科举

  • “太宗天子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太过科考试的措施选拔仕宦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力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于小我私家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挣脱贫困”、迅速“飞黄腾达”的途径。古有乡选里选之说。《周礼·地官·乡医生》讲到三年举行一次“大比”,以考察乡人的“品德道艺”,选拔贤能的人才。《礼记·王制》提到“乡论秀士”,经由逐级选拔,有所谓俊士、进士等名称。《礼记·射义》还提到诸侯贡士于

    2020-03-16

  • 沆瀣一气——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现在经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沆瀣一气,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混在一起。这个成语的出处,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沆瀣一气故事发生在晚唐时期,崔沆,唐代宰相崔铉之子,出自“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是真正的根正苗红,世家大族。崔沆在厥后在唐僖宗时也出任宰相。唐僖宗在位第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长安科举取士,其时崔沆任科举主考官。古代当官自隋唐开始就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切合资格的士子通过考试取恰当官任职的资

    2020-03-15

  • 最后一位武状元,6年时间状元及第,但接下来的事令人唏嘘不已

    古代人才的选拔制度中,科举制度还是很有效的,它能让底层的优秀学子走上仕途,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古时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而这内里又分文状元和武状元。武举是在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建立的,在清朝的时候是武举的兴盛。今天,就来说一说历史上最后一位,也是最悲情的一位武状元,张三甲。张三甲,清朝直隶并州人(今河南濮阳),他身世在一个清贫却又尚武的家庭,自幼习武。岂论是枪、刀、剑、戟

    2020-03-12

  • 范进中举疯掉,被讽刺“没前程”百年,可你知道厥后他有多牛吗?

    古代科举考试是天子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使不少寒门有时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甚至有名言“万般皆下品,惟有念书高”。说白了,这既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也是寒门唯一的出路。即便现在看来,科举考试依然是最好的制度,至少在范进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范进是吴敬梓先生所著长篇讥笑小说《儒林外史》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人物在小说第三、四、七、十八回均有所提及。而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范进中举》更是让这

    2020-03-08

  • “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官的主流制度,自从隋唐以后,无数寒门门生十年苦读,只为了一日能够功成名就,金榜题名,“万般皆下品,惟有念书高。”历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文武大臣,均是科举身世。然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科举也让无数人泯灭了一生的时光,而寸步难行,大量的念书人到了晚年,依然身份低微,为饥寒温饱担忧,只能够看成私塾书生,相信这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那么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为几

    2020-03-05

  • 以清朝为例,说一说科举时代生员有哪些老师?其间有何话头和门道

    作者:史遇春现代社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太多。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每门课程,都有独立教授的老师。所以,在现代社会当中,每个学生从小到大所遇到老师的数量,如果用不可胜数来形貌,似乎一点都不会以为是在夸大其词。西席是值得尊敬的职业,西席也是良心职业,这一点,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约莫都是适用的。可是,在教育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现代社会里,面临未来的生长,面临下一代的发展,我们还是不禁要审慎思索一下:

    2020-03-03

  • 明朝的科举这样举行,本质意义却是这样!难怪天子笑了

    中国历史上,哪朝哪代都有科举制度,美其名曰,为国家选拔人才,可确实都是如此吗?在我们心中所相识的情况,简直是这样的。好比历史上的包公,刘墉等都是凭借考取功名,做地官,最后成为中流砥柱的。今天小编就和网友们聊一聊明朝的科举,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明朝的科举主要分为两级,乡试和会试。明朝乡试:就是全国的学生,统一到各省的省城举行考试,也叫秋闱。但明朝时期的考试并不是和现在一样,年年都可以考大学,那时是

    2020-03-03

  • 庆幸生活在现代吧,古代这些人因为身世问题,都没资格到场科举

    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寒门子弟挣脱运气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一条好途径,不外在其时并不是像现在高考这般,什么人都能到场的。根据划定,下列几种人是不允许到场科举,入仕为官的。女人这个很好明白,女人在古代中国的职位是很是低的,所以让她们到场科举更是不行能的事情,就算是在女皇武则天掌权的时候,也仅仅是做了个试点,让女人到场科举。这又是咋回事儿呢?原来唐朝考试的科目有许多,好比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

    2020-02-28

  • 中国的科举被西欧“偷走”了

    孙中山:”我们都是学的英国的“现在国际上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以中、日、韩等国为代表的“全国统一高考”模式,以分数取人,即所谓一考定终身,再一种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开放、松散、式大学模式,甚至不考试就能上大学;第三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品级测试“模式,将考试与开放相联合,取前两种模式的中间门路,各高校自主招生权力很大,十分灵活。其中英美国家的考试制度尤其让国人青睐。那么,英

    2020-02-27

  • 中国发现的科举制度,如何在英国生根发芽?

    科举制度是我国开创的一项很是重要的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科举制度不仅仅是影响了我们的中国的历史,甚至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都受到了它极大的影响。一、科举制度在西方的流传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西方的影响,最早的纪录的是葡萄牙人科鲁兹,在他的《科鲁兹游记》中详细叙述了自己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域的见闻。他曾于1566年来到中国直到1569年才回国。他的游记最早在威尼斯出书,随后又在伦敦以英文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