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

  • 范进中举被世人讽刺,你若知道他的官有多大,就不会笑了

    文/小雅本文我们来先容一篇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文章,它就是《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今天的语文课本里头,相信大家对故事里头的人物形象,一定印象深刻。这个故事讲的是念书人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因为过于兴奋差点疯癫的故事。作者吴敬梓通过巧妙的对比手法,将讥笑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外,你若知道范进中举后的官有多大的话,预计就笑不出来了,而且可能还会明白他的感受。《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

    2020-04-08

  • 书生进京赶考,是以什么身份才气获得进京考试的资格?

    我们看过的影戏《倩女幽魂》内里的书生宁采臣进京赶考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这里纠正一下,宁采臣是去郭北县收账,不是进京赶考,那么古代学子进京赶考是以什么身份才气进京呢?古代学子以举人身份进京赶考,也就是说你要考中举人,才气有资格进京考试,那考取举人之前需要履历哪些历程呢?首先你要到场的考试:县试:由县官主持,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通过才气取得秀才资格。府试:由知府主持,童试”的其中一关。通过县试后的

    2020-03-31

  • 古代“秀才”换算到现在,算是什么学历?鲜为人知!

    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这个问题许多人都市很好奇,不外因为现在电视剧里的秀才太多了,动不动就是秀才,于是让人以为,秀才似乎特此外廉价。笔者在这里提醒,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秀才换算到现在,学历绝对不低。秀才是到场科举考试的第一道门槛,也就是说你只有当上秀才了才有时机到场科举考试,在古代的人口少,可是也差不多一个地方有十几万人口左右,而从考试中最多也就能考上十几个左右。带清朝后期,到场考试的人差不多

    2020-03-14

  • 范进中举后为啥会发狂?放到今世范进是什么职位?

    古代的天子为了给文人找点事做,以免他们太闲而闹失事来,便特意设置了科举考试来给文人一个较为艰辛的往上爬的时机。说好听点,设置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说直白点,其实就是为了限制文人们的身心运动而已。文人们若想正大灼烁地出头,那就得乖乖地走科考之路。按理来说,中举这种事对于文人而言,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可谁也没有想到,范进中举后竟然会突然疯掉。那么,范进到底为何发狂呢?他的职位在今天又等同于什

    2020-03-13

  • 古代赶考书生盘缠丰盛,为啥土匪从不掠夺?土匪:你可能不相识我们!

    说到科举考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竞争很是的猛烈,一直是古代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和实现理想的门路。科举考试就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差不多,只是科举考试的规模更大一点,类似于现在的高考。考试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时候会带许多盘缠,按理来说土匪只要脱手,就能抢到书生的盘缠,可是为啥土匪从来都不会掠夺书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真相吧!在古代,念书人的职位不仅很高,大家也都很是尊重念书人,甚至

    2020-03-13

  • 柳永三次考试落榜,写下千古名作,却是用来发怨言的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柳永25岁,第一次到场礼部考试,落选。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柳永31岁,第二次到场礼部考试,落选。三年以后,北宋,宋真宗赵恒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34岁的柳永,第三次应考,这一次,他的兄长柳三复及第,而他,再一次铩羽而归。此时,距离柳永到场第一次科举考试已经由去九年。他犹记得,九年前第一次踏上征途,少年东风自得,以为一顶乌纱帽不

    2020-02-12

  • 考生扛36个馒头到场考试,天子见状却大喜,下旨道:状元就你了

    现代的高考,一定水平上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很有相似之处,只不外古代的科举主要是考经史子集,不像现代一样考综合素质。但不要以为科举考试很容易,科举考试从隋朝建立,唐宋生长,明清时期趋向固化,停止到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总共也才出了592个状元。固然科举考试的流程跟现代高考也不太一样。考生都是从童生做起,然后考秀才,之后是举人、贡士、进士。我们很是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科举考试最后一项——殿试

    2020-02-09

  • 从科举考试到国考、省考,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你相识几多?

    科举考试是我国历史上人才选拔方面的一次重大革新,开始于隋唐竣事于清朝晚期。它的建立为底层的人民开启了一扇“一步登天”的门。门虽不大,但作用却不小,一方面天子的气力更大了,另一方面若是普通黎民当官了,身边所有人身份职位立马就差别了,真可谓是“一人得道,一人得道”。科举考试前,在原始社会,即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大家推行有能力、品德高尚的人来领导自己打天下。到了夏商周时期基本上实行世卿世禄制,此时

    2020-02-07

  • 明朝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主动泄题,考生却拒绝作弊,传为韵事

    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平时不烧香,事光临头就快快当当抱佛脚,抱不出多大效果便选择冒险作弊。我们知道古代的念书人主要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而历代科举考试中也不缺作弊的例子,为了作弊,学生们也算名堂百出。好比清朝初年科举舞弊民风盛行,许多考生偷偷用白绫做成“夹带”,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抄在上面,用红圈画重点,以便自己一眼看到。固然也有比力正直坚决不愿作弊、只想凭真才实学换取功名的,好比

    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