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扛36个馒头到场考试,天子见状却大喜,下旨道:状元就你了

  • 时间:
  • 浏览:236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现代的高考,一定水平上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很有相似之处,只不外古代的科举主要是考经史子集,不像现代一样考综合素质。但不要以为科举考试很容易,科举考试从隋朝建立,唐宋生长,明清时期趋向固化,停止到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总共也才出了592个状元。

固然科举考试的流程跟现代高考也不太一样。考生都是从童生做起,然后考秀才,之后是举人、贡士、进士。我们很是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科举考试最后一项——殿试的前三甲,都是从进士内里挑出来的,大家水平差不多,要挑谁做前三名,主要看天子的意思。

这也就导致古代有不少因为某种特别原因被钦点为状元的人。好比清朝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的状元史大成,考卷上的字写得特别正楷,顺治帝见到后,以为这小我私家人品肯定出众,就下旨让他做了状元;再好比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的李蟠,居然是因为扛了36个馒头进科场而被钦点为状元的。

李蟠这小我私家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就是史大成考上状元那一年出生的,江苏徐州人。李蟠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念书人,明朝时就有功名在身,李蟠从小受抵家庭情况的熏陶,肚子里墨水很足,可是,这小我私家身材特别高峻,胃口也特别大,从小用饭就比别人吃得多。

而且李蟠属于典型的慢性子,虽然学问好,思维却不够敏捷,换句话说,他考试的时候很容易紧张,一紧张就想半天,等别人都答题答得差不多了,他还在咬笔杆,就跟我们现在高考科场中的许多学生一模一样。

所以,原本家里人以为李蟠二十出头就能金榜题名,但他愣是挨到了43岁。殿试那天,李蟠知道自己要考良久,特意扛了一堆馒头进科场,感受饿了就停下来吃一个。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天都黑了,其他人都考完了,李蟠还在那里挑灯夜战。

原本主考官说时间到了,要收卷了,赶李蟠走,可是李蟠声泪俱下地苦求,说自己寒窗苦读几十年十分不容易,请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写完卷子。主考官一时不忍,就允许他了,最终李蟠交卷的时间是泰半夜,这件事固然瞒不住天子,传到了康熙的耳中。

康熙听说此事后不怒反喜,认为李蟠的苦心难过,虽然同科进士中李蟠的答卷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康熙帝为了让这样的苦学才子成为众人学习的模范,还是钦点李蟠做了状元。谁能想到,古代的科场上不光能吃工具,另有因为太能吃而考出的状元呢?这也算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桩奇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