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土一批钱币,揭开一段三国隐史,诸葛亮不愧是商业奇才

  • 时间:
  • 浏览:221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雨山区,考古专家发现吴国上将朱然墓。通过考古挖掘,专家有了众多惊人发现,好比发现一双漆木屐,证明漆木屐最早是中国人发现的,这就颠覆了日本历史等,除了这些惊艳的文物之外,朱然墓中还出土了一批特殊的钱币。

之所以说特殊,因为钱币不是东吴的,而是蜀国的直百五铢。而且,朱然墓中一共有6000余枚钱币,蜀国钱币竟然占据多数,东吴钱币仅占小部门。这一特殊发现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因为这批钱币揭开了一段三国隐史,证明诸葛亮不愧是商业奇才。

展开这一话题之前,先看一个网上常见的疑问: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何险些每一次都有缺粮之苦?

一,出川山路崎岖,四川到汉中距离太远,粮食难以实时运抵前线。诸葛亮为何不逐步积贮粮草,厥后也发现了黑科技木牛流马,且“诸葛一生唯审慎”,行兵接触都是稳打稳扎,完全可以先积粮、再接触。

二,蜀汉控制力太差,收不上粮草税收。但蜀国却一直推行“直百五铢”,即官府将一枚五铢钱强行划定价值100钱,完全是空手套白狼,造1枚五铢钱,至少赢利99钱,但如此严重聚敛蜀国也未泛起内乱?。

三,诸葛亮北伐,魏国只坚持不决战,恒久坚持导致诸葛亮粮草不济。但五次险些都遇到相似的缺粮问题,诸葛亮为何没有思量到这一可能,而提前多准备粮草?

其实,诸葛亮缺粮问题很简朴,就是因为蜀国一直缺粮。蜀汉国力弱小,诸葛亮北伐时,一直想与魏国决战,而不愿拖延,问题就在于蜀国缺粮,耗不起。只是,魏国看透这一点,总是以拖为主,拖到一定时候,诸葛亮自然就会退兵。直到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受不了,开始屯田,《三国志》纪录“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但为时已晚,诸葛亮当年病死五丈原。

蜀汉占据天府之国,坐拥成都平原,说缺粮不是笑话嘛。

实际上还真是,史书上有一组数据极为重要:221年,刘邦称帝第一年,在籍户口划分为20万户与90万人;经诸葛亮治蜀,至263年蜀亡时共有108.2人 ,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仕宦4万。固然,古代没措施做准确统计,只能大略统计纳税人口,这些人往往占据蜀国最肥沃交通最便捷的土地,所以蜀国实际人口应该高于这组数据,但预计高的有限。

在农耕社会,往往需要5人供养一个占时士兵或官员,以蜀汉劳力人口基数(刨除老幼弱小)而言,不缺粮不行能。

问题来了:诸葛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以蜀国劳力人口基数,即便全部人口种田,预计也无法维持10万雄师、4万官员,没有足够数量的军队,诸葛亮就无法实现“先帝遗志”。

又要维持军队,又有粮食之缺,又不能再聚敛黎民了,究竟都推出了“直百五铢”,该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出一个绝招:通过“国际商业”解决缺粮问题,蜀国缺粮,吴国不缺呀,且两国又是盟友关系。

朱然墓中出土的“直百五铢”,其实就是蜀国与东吴粮食生意业务的效果,大量蜀国钱币流入东吴,所以朱然墓中才会泛起蜀国钱币多于东吴钱币。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国际商业”解决问题的案例并不少,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山国、魏国等,都是靠商业商业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山国甚至打的赵国“誓报大仇”,魏国更是成为战国第一霸。如果诸葛亮仅此一点,那就不值称道了,但诸葛亮打造的国际商业链远不止如此。

蜀汉人少,种田无法致富,那么就换一种思路:做高附加值的产物。《诸葛亮集》中纪录,“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诸葛亮有着清晰的认识,想要解决蜀汉难题,就要依靠四川传统知名工业“蜀锦”。

诸葛亮治蜀时,设锦官,专门治理蜀锦生产。晋左思《蜀都赋》形容其繁盛状况是:“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蜀国仅成都一地,就集中了7.6万织工。以至蜀亡之时,库存锦、绮、彩、绢尚“各二十万匹”。据专家考证:“蜀锦之盛,当在蜀汉之世”,“蜀中工业之盛,较之中原各地,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为了织锦,诸葛亮以身作则,自家就种了800棵桑树。除了种粮,桑树可能是蜀国第二大种植业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诸葛亮的商业思路:蜀国重点生长高附加值的蜀锦,由此与魏国、东吴商业(还出售川马等),换取粮食等物资。但另一个问题又泛起了,蜀锦岂非还不够换回足够粮草,以至还需要支付钱币?事实就是如此,相比魏国和东吴,蜀汉国力实在太弱了,这就能解释蜀国为何第一个死亡,偶然中有一定!

但不管如何,通过朱然墓中的这些直百五铢,可以看到诸葛亮稀有的商业才气,通过一连串的国际商业,提升蜀国气力,将一个弱小的蜀国维持到263年死亡,如今看来不稀奇,但1700年前却很是不易。司马懿称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针对的是军事方面,而事实上诸葛亮在商业领域依然是千古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