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北大教授这样建议

  • 时间:
  • 浏览:275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已然是大学必须深思的现实问题。且听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教授的分享。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造就的教育体系,增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增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大学劳动教育应如何开展?

围绕这一话题,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到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卢晓东教授,请他与我们谈谈大学应如何帮学生补好“劳动课”。

劳动教育需体现时代特征

“这次印发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须要性有了特别强调。”谈到对大学生举行劳动教育的意义时,卢晓东教授表现,“在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再次强调很是重要。《意见》中提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棒人’,‘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观点中的‘建设’二字自己就含有劳动的意思。总是在虚拟世界生活、运动的儿童和青年,未来不太可能成为建设者。‘社会主义接棒人’的内在也十分富厚。例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门路,是全面革新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不到场劳动的儿童和青年,如何有时机面临‘实事’进而能够实事求是呢?劳动教育是鲜明的时代需求。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泛起了不珍惜劳动结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奇特育人价值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这一点成为当前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亟待扭转。我们国家有恒久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联合的传统,在新时代如何继续这一优良传统,同时联合新时代特色予以发扬,已成为大中小学需面临的重要命题。”

据卢晓东教授先容,现在许多大学已开始认真学习《意见》,努力研究劳动教育在本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中如何落实。劳动教育不会过时,还要与时俱进。“现在的一浩劫点是有些大学依旧比力传统地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以简朴的体力劳动为主,譬如清扫卫生、帮厨等运动,难以体现新时代特征。”他认为,这次《意见》所提出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对于大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特别针对性,“缔造性劳动”是大学劳动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焦点特征。这一基本原则的内在是“适应科技生长和工业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革新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老实正当劳动意识,造就科学精神,提高缔造性劳动能力”。

“对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期待高校能够在准确掌握《意见》要求的基础上,联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学校传统,有自己奇特的明白,把劳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缔造性地落在实处,发挥劳动教育奇特的育人价值。”卢晓东教授表现。

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开设?

《意见》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联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应如何设置?卢晓东教授认为,《意见》对历史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联合的传统举行了认真梳理,在对以往履历教训认真掌握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类型划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成为劳动教育的一种。卢晓东教授指出,中小学以日常生活劳动、少量志愿性服务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需与家庭日常劳动、校园日常维护劳动联合在一起。对于大学来说,日常生活劳动只是一种“补课”性质的劳动教育,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方面,认识性/缔造性劳动是大学劳动教育的焦点特征。

对于大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卢晓东教授谈到了其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曲霞团结举行的研究。他们根据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元划分,同时思量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场域,搭建了一个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显性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专门设课与融合课程相联合,详细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教学计划中素质教育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中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包罗劳动教育通论课、劳动专题讲座等,其本质是有关劳动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历程中都少有上手环节,因而并非完全的劳动教育课程。

第二类,是动手的劳动教育相关实践课程,包罗探究式、项目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劳动实践运动,也包罗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创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在这类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相联合的课程中,专业教学中要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和劳动教育的内容,实现劳动教育总目的。

第三类,是高校基于学科、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到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教育教学运动中,课程出现为融合课程。例如人文、社科类专业可以推广服务性学习,发挥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运动的育人价值;理工类专业可以联合专业实验、生产实习、科技竞赛等,建构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机联合的专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强化敬业、诚信、创新、奋斗、互助、奉献等新时代庖动精神。

隐性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体现形式也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校园内劳动教育实践,包罗以体力为主的劳动,例如宿舍、食堂、课堂和校园卫生维护、绿化、安保;体力和脑力相联合的劳动,例如各种助研、助教和助管;校园内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如导游、秩序维护、展览解说等。

第二类,校园文化机制建设,要鼎力大举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气氛,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社团运动,举行劳动技术、劳动结果展示交流运动;联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引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还可在全日制学生群体中增加具有真实劳动履历的学生,经由旦夕相处以影响同学发展和劳动价值观形成,塑造大学整体气氛和价值观。

第三类,社会真实劳念头会拓展,勉励全日制学生在学期间,在校外到场实习、实训、调研和科学研究,到场真实、有酬劳的勤工俭学,到场校外公益志愿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地、商场、物流、医院、公共卫生防疫等劳动场所,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等公益服务场所;勉励全日制学生中断学籍(休学),在距离年从事真实劳动,包罗参军、支教、创新创业等。政府机构需要率先行动起来,增加政府实习生比例,这是真实治理劳动。

“从《意见》提出的‘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磨炼为主’来看,‘社会真实劳念头会拓展’是大学劳动教育不行忽视的重要方面,必须有意识地拓展种种劳动教育时机。”卢晓东教授认为。

劳动教育成效如何评价?

如何对教育质量举行合理、科学的监测与评价,一直是社会各方尤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的开展,今后次印发的《意见》中我们也看到“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的要求。

劳动教育质量如何评价?卢晓东教授坦言,现在多数高校还没有开展起来,当下期待的就是高校对此能有扎实落实和努力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对隐性课程的劳动教育评价。卢晓东教授提醒高校,由于该类课程差别于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程,测试中学生答对了几多题,答错了几多题,能够使用百分制或品级制评价,而该类课程更强调的是写实性的记载,对学生课内外的劳动历程和效果的全面、客观的记载,正如《意见》中明确要求的,高校要“建设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载真实可靠”。

卢晓东教授还谈到,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存在娇惯、不爱劳动的问题。这群人作为校园学习运动的主体,高校还需注意他们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度,引导他们对小我私家劳动举行反思与评价,促使劳动历程中的教育意义充实发挥出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称之为‘思量’或者‘反顾’,这是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卢晓东教授指出。

对于《意见》中提出的“把劳动素养评价效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结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卢晓东教授认为这可能对未来的三勤学生评选、高考保送、研究生保送制度等发生一定影响,“虽然这些影响现在还没有看出来,但肯定是劳动教育得以落实的焦点抓手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卢晓东,曲霞.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特征与实施关键:基于劳动要素的理论视野[J].中国大学教学,2020(2-3):8-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作者 | 麦可思 王慧

责任编辑 | 麦可思 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