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行为抹杀了孩子的灵性

  • 时间:
  • 浏览:22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最近帮孩子选书,看到了果麦文化出书的一本《孩子们的诗》,收集了3-13岁小朋侪写的诗,这出自孩子之手的小诗,直率天真,但却难过的真实感人:

姜二嫚(7岁)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手杖

我拄着一束光

同时另有一个观察显示:91.2%的中国小学生写作有问题。其中,89.3%甚至讲明:厌恶、畏惧写作。

这一矛盾的现象昭示着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正在被无形的事物抹杀灵性。

1.学校老师照本宣科

现在学校老师自己只在文学领域内里教学语文,总体的视野相对狭窄,但实际抛开文学只谈语文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语文从来是有关素质、无关应试的学科,需要时间沉淀,不行急于求成,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念书、会写作、充满灵性的学生。

2.语文培训充满功利性

现实生活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一旦和考试贴上关系,就会逐渐走向应试的门路。阅读都是一道题一道题刷出来的;作文都是被范文、范句,用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甚至是之前准备好的作文考试时候拿出写,目的只有一个——分数,或者说拿到分数的方法。

3.孩子没时间念书

孩子在没上学的时候,许多家长都摆设了每晚的阅读时间,一般是绘本阅读,直到孩子上学,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一个挑战。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摆设的?是不是也是学校作业做不完,另有各种英语、奥数、大语文。然而没有阅读能力,再多补习也白费。

这些问题追本溯源,无论我们是在学习哪些方面,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去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创意写作,更谈不上逻辑训练,大量重复的训练,忽视了孩子的阅读明白能力,更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灵性。

提高孩子的阅读明白能力,不能只靠偏执的做题,更关键的在于提升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当前在做课外阅读的也有一些,我在深入相识之后推荐“有卷念书”这一家,这是一家专注造就孩子阅读习惯的机构,提升孩子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才气精读、细读、深度阅读,同为教育行业从业者,很是认可其设置的名曰“双课双导”的学习模式,贴合儿童生活习性,天天不占用许多时间,也能让孩子每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才气快乐的发展。孩子才气做到眼底有光,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