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

  • 时间:
  • 浏览:139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图片泉源:unsplash

*泉源:电化教育研究(e-EducationResearch),作者王竹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我国即将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今天教育遭遇了三大“认知门槛”。后疫情时代对教育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缘,教育厘革的须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未来,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念书为主向读“网”为主转变,从教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配合建构软知识为主转变;教育评价应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向学习输出评价为主转变;教学治理应从刚性治理、层级化治理向弹性治理、扁平化治理转变。应着手探索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可思量以在线教育企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同盟的形式构建。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互联网+; 软知识; 新建构主义; 在线教育

如果一切按预期那样生长下去,这篇文章正式揭晓的时候,应该已经进入了本文提出的“后疫情时代”。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外洋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发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就像一小我私家大病初愈,不行能还像没病之前一模一样,而是发生了许多生理、心理以致行为方面的改变。简朴来说,就是我们不行能再回到从前,教育尤其如此。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想想现在海内还不时有零星确诊的新病例,再想想世界多国开始的发作性盛行,而且还未接纳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从外洋回流到海内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对学校教育而言,后疫情时代可从各级各种学校正式恢复学生大规模返校、开展面授时算起。从那天开始,学校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就是因应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转型问题所做的前瞻性思考,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和讨论。

一、人类遇到“认知门槛”

美国学者丽贝卡·D.科斯塔在《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看法:“我们发现当人们努力地追求知识和信仰时,文明会繁盛一时。正如玛雅、罗马和高棉文明所履历的,盛世泛起于文明生长早期,那时候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而且人们有能力控制自然情况(我们之前对这一点并不相识)。然后,社会制度、政府、礼仪以及一个文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庞大,社会生长到了极点。进化了几百万年的左右脑的问题解决方法不管用了。问题的庞大性和严重水平远远凌驾了人脑的生物能力(以前,我们从未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人脑进化的缓慢速度和庞大性的快速生长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认知门槛’。有史以来的每个文明都遭遇过认知门槛,而且一旦撞上认知门槛,文明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一点,之前也是闻所未闻)。”[1]

书中提到历史上导致人类文明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规模感染病。这和我们当下遇到的情况何其相似!固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盛行就会导致文明的衰落,但人类面临这种突发的大规模感染病时,简直在很大水平上遇到了“认知门槛”。这只要回首一下该病发作以来,我国和世界多国初期对疫情的判断和生长趋势的评估一再发生失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二、教育也遭遇三大“认知门槛”

这次疫情,教育可以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关各方围绕疫情对教育的影响的判断,经常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开学时间一再延后,学校、西席、家长一起焦虑。教育部虽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招呼,但对到底如何开展在线教育缺少履历和预案,发出的通知一再修改。有些学校响应招呼开启了在线教学,有些学校则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只能按兵不动。

开展了在线教学的学校遇到诸多问题、状况迭出,一窝蜂网络直播导致网络瓦解、平台瘫痪、故障频发、各方吐槽;按兵不动的学校外貌镇定,心田着急。万一疫情重复怎么办,万一另有下一次怎么办,等到一切都灰尘落定,一个学期的时间可能已经靠近过半,剩下的时间如何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类对信息时代特征、互联网教育纪律认识不足,教育转型不到位,教育厘革速度跟不上时代生长速度,教育也遇到了“认知门槛”所致。

这些“认知门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教学治理层面。一些学校要求举行在线教学前要像以往日常教学一样,先由教务部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摆设,所有的课程、所有的西席要么一起上,要么都不上。效果这样的计划和摆设迟迟难以做出,因为差别的课程性质纷歧、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纷歧、西席在线教学履历差异很大,很难做出大而全、一刀切的计划和摆设,最后不了了之,错过了开展在线教学的最佳时机。这就好比已经短兵相接了,指挥员还在要求大家先排兵布阵、站好队形,不失败才怪。

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治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纪律认知不足,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有三大特点:统一化、集中化、尺度化。统一化体现在统一招生、统一摆设、统一进度;集中化体现在集中授课、集中治理、由上至下;尺度化体现在尺度化流程、尺度化课本、尺度化考试上。这与工业时代大规模造就尺度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然而基于网络的教育有很纷歧样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原则等。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原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而不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谁都可以成为中心,谁都不是中心。纵然你是网络治理者,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中心。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也是漫衍在各个结点之中的,也没有中心和层级。发生在其上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

去同步化意味着网络上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的、自发的行为,而不是统一的、步伐一致的行为。要求大家在网上同时上课、同时下课,不是不行以,但不适合成为常态,因为这不切合网络自己的特点。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如果硬性要求大家像线下一样排排坐、齐步走,只能说是舍本求末、避长扬短。所以,在线教育不仅需要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还要给西席最大的自主权。

开放共享更是互联网的特点。那种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私密化、专有化,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特定人群的做法,是不切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开放还意味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的开放和多元。不受课本、纲领甚至课程、学科的局限,主张跨学科、跨专业举行学习。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是流动的,被称为“知识流”,互联网学习也应该是变化的、流动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历程性的。应支持和勉励探索,接纳迭代更新方式,而不求一步到位。那种仅仅把网络视为书本知识载体、传统教育工具的看法,不切合互联网思维。

二是教学实施层面。开展在线教学,大部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线上直播授课,接着就忙于寻找合适的直播平台和工具。这是典型的将课堂教学模式照搬到网上的传统思维模式,效果导致大规模“网络翻车”现象。只管也有不少乐成的案例,但恒久连续下去,效果纷歧定好。因为只要对比一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异同就可以发现,这种直播教学模式不切合网络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关闭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教育教学运动。在这个实体空间里,西席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处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接触状态,互动很是利便。尤其是在小班教学情况下,西席在教学时会频繁地与学生互动,通过直接的视察、眼神的交流、话语的问答和气氛的感受,西席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教学的内容、速度以致方式。学生也有被密切关注、看护的感受。课堂中团体学习的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墙壁则将外界的滋扰大部门隔离。

在线教学是在开放的虚拟网络中举行的教育教学运动。在这个虚拟空间里,西席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需通过网络和终端设备的中介才气发生间接的联系。终端设备是以视窗的形式出现和交流信息的,因而这种接触只能是平面的、局部的和单向的。如果需要双向互动,往往需要另开一个视窗,或者不停举行界面切换,或者只能举行一对一的互动。尤其是在直播教学的情况下,西席基本看不到学生的反映,交流互动比力难题,大多数时候只能自顾自地解说,或者举行履历性的调整。由于涉及许多网络和电子设备,往往还需要有人协助,帮助解决随时可能泛起的种种技术问题。学生漫衍在差异极大的情况中,无法清除外界的滋扰,没有被关注和看护的感受,也难以感受配合学习的气氛,极易发生疲倦感与孤苦感。

但在线教学也有其奇特的优点,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极大地扩大受众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以随时随地地举行学习,不要求大家在同一时间、到同一所在才气开展教学。其次,教学历程可以被记载生存下来,允许回看和查找,师生的运动留下了富厚的数据,利便收集教学反馈和日后举行观察与研究。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异同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示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直播授课并非在线教学的最佳方式,要求每一个西席对自己的班级举行直播教学更非须要。在线教学是一个以平台和资源为中心的半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运动,在这里课和课程不再是最重要的,学时和学分也不再是重要的,甚至学校和专业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分享了什么、缔造了什么。影响在线教学最关键的因素不在西席,而在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西席能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充实调动学生的学习念头和学习努力性。在线西席最重要的能力是在线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才是在线授课能力。

三是教学评价层面。对在线教育提出质疑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在线教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许多人权衡在线教育质量的依据还是以尺度化考试结果作为指标,尺度化考试主要反映的是对书本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水平。这内里同样存在对在线教育的“认知门槛”问题。

在线教育主要的学习质料是什么?是纸质课本吗?不是。纸质课本只是在线教育学习质料的一部门。网络上有富厚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不仅有文本资源,另有富厚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淆现实资源等。其中许多信息和知识甚至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果仅用局限于课本和纲领内容的尺度化考试来权衡在线学习结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信息、知识、能力,远远凌驾课本和纲领所划定的规模,除了知识之外,还包罗网络检索、信息的快速获取、甄别、选择、加工、整合、重组、流传、在线交流、互助、创新、缔造等多种能力在内,这些能力都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必须的,是信息时代的焦点素养和能力。仅仅考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在线教学确实不比课堂教学更具优势,但如果把所有这些方面都思量进去,在线教与学的收获显然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富厚得多、有用得多。未来的评价将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对学习大数据的分析,而不是一纸试卷。

三、后疫情时代教育遇到的挑战与机缘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学将遇到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学治理体制将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例如:在疫情期间已经开始的线上教学如何与正式面授后的教学举行衔接?正式面授后线上教学,还要不要继续,如何继续?差别的线上课程之间在时间上如何协调?如何盘算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学时、学分以及西席的事情量?如何保证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开展正式面授后课时如何摆设?(因为以前的计划可能不能用了)上课时学生要不要离隔一定距离就座?西席要不要戴口罩上课?要不要摆设错峰上课?督导还能不能像已往一样对西席提出硬性要求?在本学期剩余时间显著缩短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没有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如何排课和上课?如何补足课时?如何保证原有教学进度和质量?如那边理好补课和师生休息时间的关系?等等。

其次,西席教学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例如:如何组织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区分、如何相互协同、结果如何盘算?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到场在线教学?没条件开展在线学习的学生怎么办?学生在线学习进度纷歧、学习质量差异较大,西席在课堂里如何教?是重新讲起,还是从中间开始讲,或者爽性不讲,全部改为答疑解惑、训练牢固?因种种原因未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的学生怎样举行补课、补考?等等。

2020年上半年的教学,注定将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教学。它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缘。如果用新思维、新理念抓住这次难过的机缘,鼎力大举推进教育教学厘革,将化危为机,变倒霉为有利。

详细的机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一次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大实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履历与教训,值得深入总结和探讨。其次,疫情所带来的特殊情境,使得对在线教育的质疑和阻力降到最低,人们对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须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在线教育迎来了难过的大生长机缘。再次,人们对教育厘革的须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将大幅提升,对教育理论、教育看法的探讨将进一步升温,对教育信息化的偏向、路径、方法的检验和反思也将获得重视,对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反思也将连续深入。

四、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开始转型

(一)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念书为主,酿成教学生读“网”为主

网络时代之前,更准确地说在印刷时代,信息与知识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体储存与流传的,教科书又是纸质媒体中最为严谨的一种类型,教科书的编撰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一般人基础不行能染指。知识被认为主要存在于学者和西席的大脑,以及教科书和经典著作之中,是一种需要人们仰视的高峻上的存在。

网络降生之后,情况逐步发生改变。人类在实践中发生的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首先泛起在网上,而不是书中。网络没有出书和编撰课本那样的高门槛,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存储和流传自己的新发现、新看法、新信息,而且流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没有纸媒印刷出书那么长的周期。大家通过网络交流履历、分享知识、讨论问题、引发思考,俨然进入了一个庞大无比的信息与知识的大超市。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意见首脑也开始使用网络实时流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学识,而不是急于写书出书。因为网络流传比纸媒流传要更快、更广,影响更大。

对于学习者来说,今天遇到了到底是念书好,还是读“网”好这样一个问题。

书本,尤其是教科书,记载的是专家学者经由加工致理,已经系统化、结构化的内容,有学者将它们称为“硬知识”,这些硬知识是前人认识和履历的总结,固然值得学习。但书本有个缺点,其出书周期长,而且是以文字为主要前言的,只能记载一部门可以被文本化的信息和知识。大量的难以被写成文字,但可通过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存储和流传的内容,无法被“装”进书里。因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过时的、有局限性的、经由抽象归纳综合的知识,与快速变化的时代存在一定距离。而且,随着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书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则应有尽有、应有尽有,而且形式多样、更新迅速,与现实生活完全同步,容易被普通公共尤其是新生代们所明白和接受。其中,许多信息和知识没有经由专家学者的磨练、加工、整理、革新,来不及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被称为“软知识”[2-4]。这些软知识越来越多,可以即学即用,能资助人们解决大部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迭代更新,始终紧跟时代的程序。大部人对软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对硬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少。这可以从年轻人遇到问题多数是直接从网上寻找谜底,而不是去查找纸质书本就可以看得出来。软知识是公共配合生产、建构的,而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

但网上的信息和知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假难辨、信息冗余。对于缺乏选择能力、分辨能力、加工能力、整理能力的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容易导致形成片面的、碎片化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这恰恰给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需求。如何教会学习者掌握发现、选择、使用、建构软知识的能力,是今天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网络中不仅有软知识,也有硬知识。网络中各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资源比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多、更全面,形式也越发富厚。例如,网络中不仅有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另有西席的授课视频、PPT、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甚至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实验,更有关于本事域前沿的论文、陈诉等。网络还为我们开展跨时空的社会化交流与协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今天如何读“网”,显然好比何读“书”要越发重要。

(二)学校教育应从教授硬知识为主,变为师生配合建构软知识为主

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大量书本中的硬知识将被智能机械人掌握,通常用硬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事情,将逐渐被智能机械人所接手;人类将更多地从事对软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因此,学校教育的重心也将越来越从教授硬知识,向西席领导学生配合学习、建构软知识偏向转变。因为课本中的硬知识可以由智能机械人替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当我们建构软知识需要用到相关的硬知识时,可以让智能机械人协助我们去完成,或者让智能机械人把相关的硬知识再教授给我们,未来的学习一定是人—机互助式学习[5]。

知识是学不完的,许多详细的知识在今天这个时代,完全可以接纳即学即用的方式去学习,而不需要事前都掌握。人们在学校里真正应该学习的是搜索、选择、加工、运用、建构那些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的思维和能力,而不是详细知识自己。未来,如何从网络上纷繁庞大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加工构建出新的知识(软知识),才是我们人类唯一能胜过智能机械人的地方。

学习和建构软知识需要新建构主义理论[6-12]指导。新建构主义教学法[13]包罗四个关键词:分享、协作、探究和零存整取。西席向学生部署一个分享的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在一个群体里分享出来。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PPT、作品等,但一定要求原创,杜绝抄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建构。这样就相当于让学生发生一个问题解决需要,学生针对这个任务,就会自主地开展种种线上线下学习,西席卖力提供种种信息资源(也包罗直播和录播资源在内)。学生完成任务后举行公然展示和分享各自的结果,分享的历程就是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历程,每小我私家的分享结果可收入小我私家学习档案袋,作为学习评价的一部门。

分享和展示之后,西席可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对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举行进一步的协作学习;让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运动。运动结果再举行分享和展示。最后,西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分享、协作、探究的结果,接纳零存整取的方法整合起来,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将大家的小论文,通过在线配合写作,酿成一篇大论文;将每小我私家的零星结果,通过碎片重构的方式,整合成系统化的结果等。零存整取、碎片重构是学习和建构软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评价应该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变为学习输出评价为主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尺度化考试结果为主要指标。尺度化考试一般要限定考试内容和考试规模,主要以课本和纲领为准,考察的规模主要是学生对课本和纲领划定的内容的掌握水平,也就是书本知识在学习者大脑中被明白和影象的水平。虽然也可能有部门试题涉及部门知识的简朴迁移和运用,但一般比例不高,因此,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输入的评价。网络学习不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越发开放和个性化,学习的规模更广、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富厚,如果仅仅以课本和纲领来划定评价内容和规模,显然是不合适、不全面的。仅仅接纳尺度化评价,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在线教学效果,还会反过来对在线教学的开展发生倒霉影响,攻击师生在线教学的主动性和努力性。

在线教学是围绕某个主题和课程的相对开放式的学习,每小我私家学习的内容、质料、途径以及掌握的广度、深度不尽相同,很难划定考试的规模和制定统一的评价尺度,因而应该接纳以学习输出为主的评价。学习输出的评价主要考察学习者通过课程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什么作品、作业、论文,能够解决哪些真实问题,思维和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等,简言之,通过学习,能够输出什么工具。这种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开放性和差异性原则。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评价不仅应包罗西席评价,还应包罗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第三方评价。应更重视小我私家的前后比力,而不是与他人的横向比力。

(四)教学治理应该从刚性治理、层级化治理,变为弹性治理、扁平化治理

现在,学校的教学治理仍然带有较多的工业时代的痕迹,过于刚性,缺少灵活性。强调从上至下的层级化治理,要求行动统一、步伐一致。这样的治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与时代脱节。以本次疫情为例,那些前期革新比力到位、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得比力好、教学理念比力开放、教学治理比力灵活的学校,应对突发情况的体现就比力好,未来适应种种变化的情况也会比力好;相反,那些治理模式比力僵化、治理层级过于庞大、权要主义比力严重、教学信息化建设比力落伍、教学理念比力传统的学校,应对突发情况就体现欠佳,经常慢人半拍或无所作为。

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学治理的关键在于选拔、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西席来担任教学事情,给予他们充实的信任,赋予西席较大的教学自主权,勉励创新和探索,允许犯错、包容失败。而不是用种种条条框框和规章制度去束缚他们,压抑他们的教学主动性和缔造性。同时,增强教学质量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与评估,客观全面地考察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革新的履历与教训,并向一线西席实时反馈。

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应该再像已往那样执行僵化、过时的尺度和流程了。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灵活性,是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也是教育厘革的大偏向。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僵化的、机械的,那造就出来的学生也会是僵化的、机械的;如果教育是灵活的、随机应变的,那造就出的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灵活性并不是要降低教育的尺度,淘汰教育的难度,相反是提高教育的尺度,增加教育的难度。回覆一个尺度化的、有牢固谜底的问题更难,还是解决一个未知的、没有牢固谜底的问题更难?

各级各种学校应扬弃传统看法,革新那些与后疫情时代不相适应的治理与督导制度,努力探索弹性教学和学习的新模式,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建设,勉励跨年级、跨专业、走班制学习,勉励开设综合性、探索性课程,为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新体系转型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近年来开展的治“水”培“金”运动,本意是好的,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厘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但在执行历程中也被部门学校引向“回归传统”的老路,去强化过时的教育看法和教学治理模式,降低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增大教育教学的机械性、强制性。如果这个运动朝这个偏向生长,就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

五、后疫情时代应开始着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今天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工业时代的遗留物。工业时代学校办学的出发点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由于社会大分工的泛起,社会上发生了许多职业,于是学校就建设了相对应的专业,然而凭据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工业时代的人才造就目的是造就各个专业领域的流水线上的工人或专业人士,学校的任务是把一个个“毛坯”,加工成一个个“尺度件”,所以按部就班的法式和尺度化操作是须要的。但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时代了,信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生长导致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流水线上的事情被智能机械人取代之后,对许多领域的工人和专业人士的需求也将大幅下降。

凭据最新揭晓的一篇对陕西省77所差别类型和条理高校的16112名大学结业生的大规模观察数据研究发现,专业—职业匹配度选择“很是切合”的仅有948人,占结业生总数的5.9%;“切合”的有3862人,占24%;两者相加不足30%[14] 。有观察讲明:在中国年轻的、学历较高的白领人群中,跳槽一次的占26%,跳槽两次的占15%,跳槽三次的占13%,跳槽四次的占5%,跳槽四次以上的占4%。如果把这些因素也思量进去,专业—职业匹配度只会更低。

另据报道,我国企业漫衍结构呈“金字塔”形状,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组成了塔基和塔底。他们孝敬了70%左右的专利发现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吸纳了全国9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15]。

这些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绝大多数结业生将到小微企业去事情,而小微企业是最灵活、最容易变换事情内容和性质的领域。那么学校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关于某个狭窄领域的硬知识,还是不停学习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创新缔造的能力?

今天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已经有了庞大的转变,从为社会造就专门人才,酿成为学习者小我私家提供自我提升的教育教学服务。由于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职业的划分也在不停改变,传统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和个性化,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也越来越多,对学校厘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今天学校的办学逻辑已经与传统的工业时代截然不同了。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学校办学逻辑转变

今天已泛起一个“人才造就悖论”,即人才造就应根据专业造就方式举行,但越专业的人才在今天越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但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在为造就尺度化、专业化人才而努力,无论是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次疫情发生后,学校教育之所以体现得手忙脚乱、应对失据,西席、学生、家长没有准备好是一个原因,但最基础的原因是教育教学体制的问题,是学校制度问题。革新传统的学校制度的须要性、紧迫性被一次突发的疫情进一步凸显出来。笔者认为,未来大学办学应从牢固学制的尺度化模式向弹性学制的自主选择模式转变。

未来的教育教学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学者们做过一些探讨,国际上也有过一些实验,但多数停留在假设或实验阶段,能够普及推广的案例不多。

在这里,笔者想提出另一个思路,即从现实中发现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学校制度的“苗头”或“雏形”。

早在2015年,笔者写过一篇名为《“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的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互联网+’不是一个简朴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市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剖析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16]

时间已往了快要5年,“互联网+”简直改变了许多行业,有些快、有些慢,但都在改变之中。教育属于改变比力慢的领域,教育之所以改变得慢,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改变较慢。我们讨论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课堂”等,唯独较少讨论“互联网+学校”,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稳定,其他的都很难发生基础性改变。

那么,“互联网+”学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次疫情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众多的在线教育企业很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学校的雏形!看看这次疫情暴发时的体现,在线教育企业可能是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招呼最快、最努力的教育机构。当大多数学校和西席还在犹豫张望的时候,它们就努力行动起来,加班加点提效扩容,免费开放平台和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包,为学校提供直播、录播等技术支持服务和开展在线教育技术培训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线教育企业,还直接提供课程与师资。固然,在线教育企业所做的一切,有抢占市场的思量,但客观上为“停课不停学”作出了很大孝敬,这一点不容否认。

在线教育企业为什么能够针对突发疫情做出快速反映?这与它们的体制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在线教育企业是互联网的产物,它们的指导思想就是互联网思维,它们主攻的重点就是“互联网+”教育。因此,他们对网络教与学纪律的认识,比传统学校、传统西席要深刻得多,有远见得多。作为研究网络时代教与学的学者,笔者有意识地接触和视察过一些在线教育企业,也与它们在制作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过互助。

笔者发现,许多在线教育企业的高管,对网络时代的教与学有较深的思考和研究,其中的佼佼者甚至不亚于高校的专家学者。相比学校主管教学的向导,他们对网络教育中的新事物、新看法、新模式要越发敏感,越发开放,更勇于实践和探索。他们主要从网络和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角度举行思考,经常能给学校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凡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得比力好的学校,与在线教育企业的关系都比力密切,后面都有一家或多家在线教育企业的支持。

在线教育企业不仅在教育理念方面较新,在机构和部门设置方面也比力切合网络时代的要求。他们一般都拥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卖力平台的开发、课程的制作、技术的支持等事情,这一点是开展在线教育所必须的,而传统学校在这方面不是气力不足,就是机制不顺,难以满足教学信息化的需要。其次,它们另有专门的教学设计师和培训师,但这些人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履历,只能从技术层面为学校提供部门资助。一些较大的在线教育企业往往还团结了一批教学名师,借助他们制作优质资源、提供咨询意见、宣传教育信息化理念,客观上也为自己做了品牌和技术宣传。

现在,市场上绝大部门在线教学平台和APP都是在线教育企业制作的。一些在线教育企业还直接开展教育教学事情,提供“淘宝”式的教育课程和服务,努力探索在线教育教学新模式。如“双师课堂”、远程教学的“1+N模式”、手机直播等新型教学模式,都是它们率先提出和开展试验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是教育信息化和未来教育教学体制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只管现在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在线教育企业还处于边缘和配角的位置,但它们具有潜在的实力。假以时日,有可能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变为主角。它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变化的敏捷嗅觉、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大的技术团队等方面,而劣势是缺乏办学的资质和认证,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缺少雄厚的师资队伍。

不妨斗胆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国家改变政策,勉励和支持在线教育企业直接手学,并以参股、控股或购置服务的方式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允许西席自由执业、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对在线教育企业的引导和羁系,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和生态将会发生何等庞大的变化,在线教育企业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中流砥柱。

也许大家会担忧,教育究竟是国之大事,是造就下一代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能放心交给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吗?这个担忧也许是多余的。在线教育企业既然以盈利为目的,生存与生长是它们的第一要务,就不行能做违反国家目标政策的事情,相反会努力配合国家的各项目标政策。如国家提出“课堂思政”要求以来,响应最快、最努力的还是在线教育企业。不少在线教育企业主动联系课堂思政名师、制作课堂思政课程、支持课堂思政项目建设,体现比一般学校还要努力主动。

笔者还发现,在线教育企业比日益行政化的学校更明白尊重真正的人才,更重视教育教学纪律,更少论资排辈,更强调优胜劣汰。

固然,最理想的方式不是让在线教育企业独挑大梁,而是联合在线教育企业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强大的技术支持气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和履历,打造全新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体系。例如,是否可以由在线教育企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组成新型的教育同盟,分工互助,优势互补?在这个新同盟中,教育行政部门卖力制定大政目标政策,同时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助;学校卖力提供师资、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教育企业(包罗线上和线下的教育企业)卖力组织、实施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线上线下混淆式的教育教学运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否可行,是否可能取代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些问题另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 丽贝卡·D.科斯塔.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M].李亦敏,译.北京:中信出书团体,2017.[2] 王竹立.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7(3):3-10.[3] 王竹立.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远程教育杂志,2019(2):45-54.[4] 王竹立.新知识观: 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38-55.[5] 王竹立.论智能时代的人—机互助式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9(9):18-25,33.[6]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7]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 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40.[8]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2(2):36-43.[9]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0.[10] 王竹立. 零存整取: 网络时代的学习计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37-43.[11] 王竹立.知识嫁接学说: 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3-39.[12] 王竹立.包容性思考: 网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4(6):88-94.[1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5):5-11.[14] 彭正霞,陆根书,李丽洁. 大学结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57-64.[15] 高学功. 小微企业生长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0):105-106.[16] 王竹立.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1.

本文揭晓于《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文章为作者独立看法,不代表芥末堆态度,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