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席为什么容易招骂?思考良久,总结出3个原因

  • 时间:
  • 浏览:13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文友@寒山老师曾跟我讨论:但凡跟老师有关的话题,骂老师的人总许多,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容易招骂?

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上了。

我是西席,经常在网上写文章,有时,写出来的工具,会有职业视角——这在所难免。因此,被网友骂,于我是常有的事。

最初很在意,会跟对方较真。厥后履历得多了,徐徐不放在心上。因为我发现,无论写什么,正能量,或是负能量,都市有人攻击。

写正能量,他们说你虚伪。写负能量,他们说你狭隘。写中性的工具,他们说你无聊。总而言之,如果你是西席,最好闭嘴。因为这个身份有原罪。

西席为什么容易招骂?我思考过良久,总结出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社会对西席的道德期望值很高,险些在用圣人的尺度权衡。而西席又只是普通人,所以令他们失望,认为有辱西席的称谓。

他们常用的句式是“还是个老师呢,……”:

“还是个老师呢,竟然玩牌!”

“还是个老师呢,怎能骂人!”

“还是个老师呢,这也不懂!”

意思很显着,别人可以,你不行。

以及这样的句式“是老师啊,难怪……“:

“是老师啊,难怪这么小气!”

“是老师啊,难怪这么精明!”

“是老师啊,难怪这么爱占小自制!”

早已给西席描画出穷酸鬼形象,找时机让你对号入座。

如果西席是个完美的人,肯定智慧多智,绝不外穷困潦倒的生活;如果西席是个穷酸鬼,肯定智识平庸,也有凡人一样的缺点和不足。

有些人在对西席口诛笔伐的时候,从未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这样的悖论。

第二、西席代人受过,作“恶”太多。

教育与医疗,西席与医生,有诸多共性。

我们经常说,“是药三分毒”。治病救人的药物,几多有点副作用。味道也苦,必须加糖来欺骗你的味蕾。

类比起来,教育也是对人精神的矫治或疗救。自然也有一些副作用,有时也会让学生受皮肉之苦。所谓的快乐教育,其实也只是加了糖的欺骗。

而医生又比西席幸运。若是用药之后,病人霍然而愈,自然会感恩感德,给医生送上锦旗。而一旦治疗无效,医生最好赶快潜藏起来,否则身家性命都岌岌可危了。

西席则倒霉得多。教育之后,学生进步了,优秀了,那是怙恃基因强大、家庭情况熏陶的劳绩。若是退步了,变坏了,那是西席懒惰无能、不卖力任。

“老师怎么教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这些讥讽的话里,隐藏的意思是:品德欠好、知识欠缺,都是老师的责任。

哪怕已走上社会,是成年人,也不忘把责任往老师身上推。

想想,人生了病,怪谁?怪病毒细菌,怪怙恃的基因,怪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差池?为什么总有人怪到医生头上,说医德欠好,说想收红包,说开大处方,说想拿回扣?

再想想,结果欠好、品行有问题,怪谁?怪社会情况,怪怙恃的基因,怪自己不努力,对差池?为什么总有人怪到老师头上,说师德不行,说想收红包,说有偿补课?

西席体罚学生,本质上,是代家长受过,代学校受过。

家长娇纵,孩子才无法无天、上房揭瓦。家长无计可施,交到老师手中,说:只管打,不死即可。

老师也知道这是假话,但有时候,不打真不行,只有五指山,才气让孙猴子老实。

学校有升学压力,转手就转嫁给老师,说:“扯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否则扣发奖金、取消评优评模资格。”

逼西席拼结果,纵容西席体罚学生。一旦有事,则处分西席以诿过。

于是,西席里外不是人。既被问责,也遭学生一辈子记恨。

第三、西席自身的不满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席被归类为知识分子。说得多了,西席自己也这么认为。

知识分子的职位是很高的。“为圣人立言,为生民请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看看,何等高贵的使命,何等尊崇的职位。“天地国亲师”,都上了神祇牌,是不是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好比,一份体面的收入

要我说,千错万错,就错在那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人为”,无端地挑起了西席心中的欲望。欲壑难填,才满腹怨恨。

实际上,“天地国亲师”中的“师”,指的是“学在官府”的“师”。那时的“师”,原来就是官。而现在的师,特别是中小学西席,只相当于“塾师”。教书匠而已,算什么知识分子?

公务员才是真的官,他们才有资格上神祇牌。

为了显示出对教育的重视,强行把西席往“知识分子”和“师”的身份上靠。原以为说句漂亮的话就可以打发掉,没想到老师们却一直较真,咬住不松口,还天天发怨言。

对不属于自己的工具心怀妄想,得不到便愤愤不平。这种人,固然容易找骂。

现在,我写此文,其实也是找骂。

幸亏我也习惯了,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