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我们的教育与治理实验

  • 时间:
  • 浏览:154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导读:中国的教育革新开放和对外开放是密切相关的,怎么能让学生不出国门,享受到西方文化和教育的优质内容,是中外互助办学的初衷。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互助建立的,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的席酉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和治理的双重实验。

林校长一直在思考教育,陈教授主要是在研究治理。我今天要联合起来,既是教育又是治理。刚刚在前面听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反思,特别是对未来教育的担忧,另有许多关于未来教育场景的种种想象。

我现在想使用这点时间,更多的跟大家谈我们怎么样从现实中走出去,而不仅仅是想象未来的挑战。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教育和治理的两场实验。

有实践的理论与有理论的实践

实际上我们在座有许多人是学治理的,大家都很熟悉德鲁克这小我私家。这小我私家有一句话我很是喜欢,就是我们可能有种种各样的想象,可是种种各样的想象如果仅仅是想象的话它只是一个优美的理想,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脚下的第一步走出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所以我自己一直喜欢提倡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做有实践的理论,如果是作为治理的理论研究背后一定有实践配景。如果是做实践,一定要有背后的理论逻辑。而现在社会有一个利益,就是AI、大数据可以帮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举行对话,这个对话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实践背后的理论,或者是理论支持下的实践。

互联数字智能时代创业的基本逻辑

面临这样的世界,做理论也好、做实践也好,有五个基本的逻辑,就是我对这个时代内里举行创业的一个逻辑的认知。

第一是一定要向未来而生,今天谈了许多未来教育的挑战和可能的场景。如果我们要想搞好教育,教育原来应该是先行的行业,可是很遗憾我们教育经常是一个滞后的行业。

为什么教育滞后?因为我们永远是在用我们现在的知识教育未来的人。想想十年以后,这些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他学的工具可能早都过时了。

第二个是精一和奇特,未来世界的基本挑战不是说你会做什么,而是你能够做一个体人做不了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到极致,不在于多大,而是能不能做出奇特性,因为只有奇特性才会有可能做出更大的分享。

第三个是边缘和融合,最可能出工具的是在这里。

第四个是连续升级和创新,我想这背后的逻辑我不用讲了。

另有一条是我自己比力坚守的,Think globally, understand locally and act internationally,就是全球视野、本土明白和国际行动。

大学:破产还是颠覆性创新?

我们在全球重塑教育的时代我们怎么样做教育,大学会不会破产?实际上德鲁克在讲知识经济社会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陈述。这个陈述就是在知识社会里,大学有可能会消亡。

现在的社会是什么呢?我们会看到一位哈佛的教授,他在2014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未来15年之内如果美国的大学不举行厘革,将会有一半的大学面临破产。固然许多人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也有人认为这是给我们教育事情者敲响了一个警钟。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小型的学校在纷纷关门,这些关门的学校是四年制的、小型的、盈利性的学校。

我们中国的学校很幸运,一是中国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只要大学有权印证书发学位,大学就不会破产。第二是政府不允许你破产,或者是不轻易让你破产。所以中国大学优良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个坏的工具,就是掩护落伍,连续落伍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做一个思考,我们到底是等着被颠覆掉,还是说我们通过颠覆性的创新让我们的教育站在世界的前面去?许多人应该选择后者。

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探索与使命

我们怎么样选择后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一所中外互助的大学,在中外互助的时候最容易走的路就是复制外洋大学的做法,在中领土地上建设一个外国大学的分校,或者是复制外国大学的教育模式。

可是在全球重塑教育的时代,纵然最先进的大学已经落伍了,他落伍于这个时代的要求,落伍于技术对他的支持。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所有的学校需要重建。这时候如果通过中外互助办学仅仅是拷贝的话,我们在战略上一定是失败的。

所以我们在战略上接纳了一条奇特生长的门路,一定要形成自己奇特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外洋的先进履历,外洋的文化基石,外洋的最优实践。我们另有中国的文化基石,中国的最优实践。

我们不是简朴的拷贝,我们是把工具方的优势联合起来,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未来的需求是什么?未来的人才结构是什么?怎么样才气办出一种教育适合未来的生长。这就是我们的实验的逻辑。

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实验:第一个要回覆未来社会的教育怎么样才气够造就出在未来时代生存的人。

第二个是未来大学的治理模式是什么。我想在座的人都很熟悉中国的大学,甚至世界的大学,大学里现在所用的组织架构,层级式的、分块的这种权要层级式的结构很不适合大学这种知识组织。

企业已经在逐步的放弃,形成了平台式的企业,生态式的企业,可是有几个大学是生态式的治理或者是组织式的治理?所以我们放弃现在全球比力通用的层级的权要体系,而用一种网状化的生态体系来运转这个大学。

第三个方面,探索未来的教育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包罗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大学和企业的关系。

第四个,通过这种探索影响中国的教育。所以我要恭喜林教授建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西交利物浦也有一其中心,现在每周都有其他大学的教育者在西交利物浦举行培训,我们现在每年可以有几千人在那里举行研讨。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这背后体现了我刚刚讲的五个逻辑的三个逻辑,第一个是向未来而生,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形貌、想象未来的需求和未来的结构,才气做出一个恒久生存,可连续生长的模式。

第二个就是精一和奇特,我们坚持本科教育,固然我们学校也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可是我们有大规模的本科教育,怎么样来对社会,在这个时代形成一个教育的模板。我们现在的学生已经到达了一万七千人,我们结业的学生可以走向全世界,跟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同台较量,我们已经有十届学生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个就是边缘和融合,我们不是简朴的拷贝,而是海内外先进的工具学进来。好比说我们学到了美国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学到了英国教育体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到了中国和前苏联重基础的习惯,但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研究导向型的重基础。这是三个逻辑。

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创新的连续升级

我们经由了十年的生长,我们基本上形成了1.0版本。我们的1.0是对当下全球以专业精英造就为目的的模式举行了创新,我们形成了一种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体系,我们形成了一种开放的,跟社会共生的社群式的生态系统,我们形成了一个教育向导的推广机构。

下一个十年,思量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未来的人才结构一定会朝两头走,一端是需要少量的专家,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好几位校长谈到的专业精英的深化问题。

可是未来需要更多的人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是有极强的行业造诣、跨文化的向导力和创业家精神的人,这批人能够使用人工智能和机械人给未来人类缔造新的生活平台,现在全球没有一种成系统的模式造就这样的人才。

所以我们在2017年提出了我们造就这种人才的模式,我们叫做融合式教育模式。然后我们希望使用一个全新的校园,对未来大学的观点和校园模式举行探索,我们希望能够跟企业、社会形成许多创新,围绕工业整合专业教育的生态体系,最后增强我们的向导力教育。

通过这样的探索可以看到第四个逻辑,我们没有停止,十年我们做得还可以,可是思量到未来更多的要求,我们在连续创新和升级。我们用全新的校园做这样的实验,包罗校园设计、校园模式,都是基于我们对未来教育,以行业教育替代专业教育的一个新的实验。

连续创新我们还没有停止,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构想西交利物浦的3.0模式,未来教育的模式是什么,关于这方面有许多的讨论。实际上真正的未来教育是从未来的思维看现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未来的教育也有许多的思量。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扁平化的,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是融合式的,一定是漫衍式的。未来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品牌,而品牌背后一定是他的教育逻辑、他的教育理念和哲学。

未来的教育是能够全球整合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一个漫衍在差别地域,有主题的可以满足终生学习创新创业的一些卓越中心,然后围绕这个卓越中心,把有兴趣的人组成一个一个社群或者生态系统,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联合这样的工具,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可以做到五个方面的孝敬。第一是对国际化专营精英造就模式创新,第二是缔造一种全新的国际化融合的精英造就模式。第三是对新型的大学观点和校园模式举行探索。第四是跟大学社会互动形成一些共享性的终生学习创新创业的卓越中心。最后形成一个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流传者。

西浦和谐治理实验:西浦治理体系

第二个实验是我们的治理实验。什么是网络化?这是我们的治理模式,这个治理模式下面有五种治理技术、五种行为方式、五种文化要素,IT结构和哲学。

这是我们的大学组织架构,完全是一种网状的组织架构。联合网状的组织架构,我们形成了我们的治理平台,现在所谓的平台式治理。

然后平台式治理现在又要向前推一步,主要的原因是生态情况发生了变化,数字化、互联、人工智能,让这种平台式一定要走到生态式,所以现在的生态治理成为未来很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群落,这些生态群落从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这些生态群落就会使我们的治理教育在今世,特别是知识组织形态下的这种生态治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如果这个实验能做完,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做出孝敬。一个就是和谐治理理论的应用可以深化。第二是对知识事情者和知识组织治理的有效性给出一个谜底。第三是对现在,特别是陈春花教授努力推崇的生态的治理、共生的治理能够形成一种理论。最后一个是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种教育的生态及其社会的影响。这就是我们的两场实验。

我的人生及治理感悟

最后讲融合,给出最后一个逻辑,我自己本人就是融合性教育的受益者。我大学学物理,厥后学系统工程,再学治理。

有人曾经拿我的名字开顽笑,说席酉民上通天,下接地,中间是酒器,酒是粮食做的。我以为这是对教育事情者的一个最高形貌,上能够相识哲学、相识社会,下面能够相识最下层人的需求,中间能够做出实实在在的事。

怎么做呢?那就是最后一个逻辑,全球思维,本土明白,国际化行动。

文章整理自:

席酉民现场演讲

编辑 |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