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 |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 时间:
  • 浏览:252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龚维斌

内容提要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完善重点领域社会治理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随着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形势越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可能更加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必须根据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管理体制调整为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深化对社会治理体制的认识,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体制到社会治理体制,从社会治理体制到社会治理体系,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到增加“法治保障”,再到增加“民主协商、科技支撑”,反映了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和政策的生动过程。民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协商民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质是有事要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我国现阶段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形式,其中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在听取基层群众意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科技支撑,就是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民主协商和科技手段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实践创新经验,是社会治理理念和手段随着发展而变化的重要成果。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共”乃众人之意,需要动员和动用各方面力量,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治理,在社会建设中推进社会治理,通过社会治理为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社会治理的成果最终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活泼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参与社会治理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和途径。每一个社会成员既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客体,分享社会治理成果的前提是参与社会治理并贡献力量。“人人有责”表明每一个人既是社会运行效果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治理成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求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既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治理这出大戏的“剧中人”。“共同体”强调人们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利益的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在思想认识上要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在利益上要努力找到最佳平衡点。因此,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意识和共同体意识;二要拓展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为人们更好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条件;三要提高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为人们分享社会治理成效提供基础。

完善重点领域社会治理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完善的社会治理制度进行了部署。当前我国城镇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口流动仍然十分频繁,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社会需要、社会心理不断调整变化,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治安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创造出不少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办法新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在城乡社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法律工作者、老教师的作用,实行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责任制,引入社会工作者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消除社会稳定隐患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这些好做法好经验要不断总结完善,同时还要根据变化的形势探索更加有效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机制。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晴雨表”。要坚持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力量来维护社会治安。同时,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专项督导,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犯罪,切实保障校园等重点场所安全,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

三是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共安全就成为极重要的民生。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公共安全机构不断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规范和程序不断健全,为有效防范和抵御重特大自然灾害,有效减少和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新的公共安全体制建立,它已显示出协调更加顺畅、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专业的特点。然而,一个全新的机构和一个全新的体系要实现完全高效运转尚需时日,一些潜在问题和风险尚未完全显露出来,还需要一个磨合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革、调整优化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不断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农村薄弱村和城市老旧小区治理,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是完善国家安全体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安全面临越来越大挑战和压力。新形势下,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贯彻实施国家安全责任相关规定。完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风险预知预警预判,提高危机防范和管控水平。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形式,拓展内容领域,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