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张氏:五代十一翰林

  • 时间:
  • 浏览:181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提到桐城张英家,人们习惯提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再进一步,或提到张家出过很多进士。而根据姚鼐的说法,张英家出了四世翰林。

  1777年正月,张曾敞在大梁书院去世,主持扬州梅花书院的姚鼐(桐城派代表)写了《原任少詹事张君权厝铭并序》,开头就说:“君讳曾敞,字垲似,桐城张太傅文端公之曾孙,礼部侍郎讳廷璐之孙,翰林院侍讲讳若需之子。年二十一,中乾隆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自文端至君,为翰林四世矣。”

  所谓“自文端至君,为翰林四世矣。”即指自张英(谥号文端)到曾孙张曾敞,桐城张家已经出了四世翰林,是实实在在的翰林世家。具体说,自张英到曾孙张曾敞,四世出了十个翰林,加上姚鼐写此文后,张家在嘉庆时又出了一个翰林,五世出了十一翰林,他们是:

  第一代出了1个翰林张英,康熙十二年(1673年)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宰相)。第二代出了4个翰林,一是张英的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官编修;二是张英的次子张廷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授翰林院检讨,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宰相);三是张英第三子张廷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会试榜眼,授编修,礼部侍郎;四是张英第五子张廷瑑,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第三代,张英的孙子辈,出了4个翰林,一是张廷玉儿子张若霭,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点为探花,张廷玉力辞,改为二甲第一名;二是张英四子张廷王纂的儿子张若潭,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翰林院检讨;三是张英三子张廷璐的儿子张若需,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四是张廷玉的次子张若澄,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第四代,张英的曾孙辈,出了一个翰林,即翰林张若需的儿子张曾敞,二十一岁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少詹事。第五代,张英的玄孙辈,出了一个翰林,即张元宰,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张英有6个儿子,依次是是延瓒、廷玉、廷璐、廷王纂、廷瑑和廷瓘,其中第三、四、五子是戴名世的学生。6子中4兄弟相继官翰林,在几千年的科举史上,绝无仅有。而张英孙子辈中,有4人官翰林,其中张廷玉的两个儿子官翰林,也为天下绝无仅有。桐城张氏一门,自1673年到1802年的129年中。一门两代八翰林,五代十一翰林,不亦牛哉!

  张英倡导的家风,不仅是儒家科举之道,也是治家治国之道,因此得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历代皇帝的推举。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到桐城视察了六尺巷文化,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一曲《六尺巷》歌曲,响彻寰球。当年,中纪委网站几次刊文宣传“六尺巷”,肯定了张家在反对腐败、清白做人,示范风气等方面的贡献。

  笔者2004年撰写《赵朴初传》,在叙述赵朴初四代翰林家世时,误以为中国只存在太湖赵家与常熟翁家是四代翰林,可谓孤陋寡闻。希望将来有机会再版《赵朴初传》时,弥补这个失误。与太湖赵家、常熟翁家比,无论是翰林的代数,官翰林的人数,还是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桐城张家都要胜出一筹。

  姚鼐说张英家“翰林四世”,是对张家“盛产”翰林的最早的概括。姚鼐说此话在1777年,时间已过去243年。今写此文,既是对张英“翰林世家”的溢美,也是对姚鼐赞美张家家风的点赞。虽然,姚鼐本人就是张家的女婿。而张家对于世风之贡献,又岂止于此耶?●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