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垃圾分类『入乡随俗』

  • 时间:
  • 浏览:178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40岁的冯广兵怎么都没想到,在打工的大城市,自己没赶上“新时尚”,回到农村老家,反而到处是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村口有分类宣传栏、墙上刷着垃圾分类标语、家里挂着印有垃圾分类知识的年历……

城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农村地区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冯广兵的老家——全椒县马厂镇马厂村,垃圾分类采取“二次四分法”,即村民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村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将“干垃圾”再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

小寒之后,气温逐渐降低。1月9日,马厂村飘起了雪花,早上7时,地上累积的雪花照得天空格外明亮,偶尔几声犬吠,让小村子显得非常静谧。

可村中心的垃圾兑换超市里却格外热闹。临近春节,外出务工的人陆续返乡,从外地带来的纸箱子、路上喝的饮料瓶子大家都没有随手扔掉。“就连走亲访友抽烟剩下的烟头、烟盒,大家都积攒起来,30个烟头就能兑换一袋食盐。”马厂村村主任席绪斌指着墙上“生活废品兑换项目表”乐呵呵地说,“以前,大家都是随手扔,现在可舍不得丢呢!”

从村中心向村民家走出,一辆载着几个大垃圾桶的小车停下来。“老李,今天怎么样?”席绪斌上前打招呼。“蛮好,蛮好,大家分得都挺准确。”老李叫李成友,是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开车上路,将家家户户门口分类好的垃圾进行收集,再分拣。记者走上前,打开一个垃圾桶的盖子,只见里面是菜叶、果皮一类的厨余垃圾。

“干垃圾,需要再分拣一次吗?”记者问道。

“村里和城里的情况不一样,你如果非要庄稼汉将垃圾分为四大类,他们听到就犯愁,不想干、撂挑子,所以我们只要求村民分干、湿两类垃圾,湿垃圾就是厨余垃圾,其他的都算干垃圾。”席绪斌解释说,“干垃圾里面的可回收垃圾,村民都进行兑换或者卖钱了,保洁员只需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再检查一下湿垃圾的准确度即可,工作量并不大。”

这种“入乡随俗”的垃圾分类方法,村民们买账吗?记者决定去村民家看看。

“这个桶里放的是不可回收的干垃圾,大纸盒子用来收集可回收垃圾。”华后芳家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角落里放着垃圾桶和纸盒。记者在厨房看到,厨余垃圾桶旁还挂着一个垃圾袋,“塑料袋等食品包装外壳不能混进厨余垃圾里,我就另外找了个垃圾袋专门区分开”。

从华后芳家出来,记者又随机走进几户人家,所见大致不差。“从前丢垃圾很方便,现在要这么精细地去分类,你们习惯吗?”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村民的答案差不多:一开始是别扭,不太愿意做,也做不好,但有人不断宣传又帮着纠正,反反复复,垃圾分类就成了大家的新习惯。

很多大城市都难以实行的垃圾分类,在全椒农村却不是一件新鲜事,还有哪些秘诀?“‘入乡随俗’制定分类法,还要‘入乡随俗’搞宣传。”席绪斌提议带记者去见一位前辈。

前辈名叫沈书楠,今年60多岁了,在村里很有威望,也是村民理事会的负责人。“政府要进行垃圾分类,我们很支持,为了家乡环境更美好嘛!但有少数村民不理解,甚至对村干部的宣传有些排斥,我就组织理事会的成员上门做工作,每个人起码入户二三十次,现在家家户户都知道垃圾该怎么进行分类。”沈书楠说。

“垃圾分类这件事,不是一下子做成的。”全椒县城管局局长陈礼峰说,2017年6月,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之一,县里不断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优化管理,积极探索“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政府做好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但村庄是村里人的村庄,他们才是主体。政府再强大,也不能替他们过日子。村庄面貌的改变,还得靠群众”。

从外地返乡不到一周,冯广兵已经摸清了垃圾分类的“门道”。“春节返乡的人很多,村庄的垃圾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只要大家按照‘门道’扔垃圾,村里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冯广兵说。(本报记者 何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