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5A排队景点,为啥20年我都没去过?

  • 时间:
  • 浏览:194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热心的你一定收到过这样的提问:“你家有什么好玩的?我下个月来,求攻略。”

然后你默默百度“XX著名景点”,艰难组织了一条“当地攻略”,末端还得加一句“仅供参考,欠好玩不要打我。”

这一刻发现,我和生活十几年的家乡,似乎不是很熟?

”家乡景点好欠好玩“的话题讨论区是这样的。

“内蒙人,说实话没去过草原”。

“郑州人,没去过少林寺”。

“大二了,泰安人没爬过泰山“。

为啥大家对身边的景点兴趣不大,却要翻山越岭去看别人家的“游客景点”呢?

旅行,就要和日常纷歧样

对于大部门人来说,旅行,很难做到说走就走。时间,款项,同伴(没有也行),是出行的必备条件。当你好不容易攒够了钱,挤出时间,约上朋侪,期待的一定是差别于日常的玩法和体验。

我家在呼伦贝尔,天天看蓝天白云,岂非自驾2小时换一片草原看?不得优先看看上海的都市富贵,三亚的海浪沙滩吗?相比下来,家乡或周边的熟悉的风物自然就没啥吸引力了。

现代人以休闲为目的的旅行,还被赋予了神圣感和仪式感。一小我私家的早餐可以在路上吃包子解决,也可以换上一套喜欢的衣服,从容地铺上格子餐垫,把餐盘里每一个水果摆放得恰到利益。

yo yo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一身小黑裙,优雅吃可颂的样子,让无数人倾倒。在这样的时刻,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有了更富厚的体验,带来了更深的自我认同,进而发生愉悦,对生活的热爱也随之增加。

它很美,只是你习惯了

再美的事物,天天时时刻刻都看,疲惫是难免的。对家乡景观和民俗的熟悉,磨平了好奇和期待。

要是就住西湖边,睁眼闭眼是它,阴天晴天是它,上哪去找第一次见它“偶买噶,也太美了”的惊喜感?

可是辣到菊花残的九宫格暖锅,我还没吃过,夕阳下的沙漠骆驼,我还没看过,土耳其有多浪漫,我还没体会过。

距离发生的美,拥有更强大的驱动力,让你忍不住奔向远方。所以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换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是有原理的。

可是另有一个很恐怖的结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任何的外部刺激,岂论是款项给予,还是感官体验,最终都市被“适应”,也就是让人没有感受。无论款项、升职、美食,都只能提供短暂的幸福感。

所以周游世界之后,旅游另有什么快乐?想多了,和我有啥关系。

什么时候去都行,下次去

乐哥家在泰安,几站公交就到泰山脚下,20多年却从没爬过泰山。问起来他总说:“这么近什么时候都能去,不着急。”

五一十一?年年拥挤到上新闻。周末休闲?妈妈老家的那座山就不错,为啥出门票?

于是,这个永远被寻找的“合适时间”迟迟不来,拖着拖着,期限就成了一万年。

一件事获得的成本低,重视水平和优先度都市下降。当你买了车票,坐了20多个小时来到目的地,自然有一种心理表示,要把能玩的都玩了,否则亏大了。

于是在同款的小吃街,排队两小时,实验了老酸奶,臭豆腐,大香肠等等经典小吃,乐此不疲。好像花了越多的钱,就带来了越强的满足感。消费的时代,买买买就是商家的终极期待。

逃离熟人,做回自己

《不行蒙受的生命之轻》里说:“想要最真实地在世,只有脱离人群才有可能”。

99%的概率下,如果走在自己从小生活了20多年的都会路上,遇到的10个阿姨里6个小时候抱过你,4个看你妈打过你,在这种“楼下超市买个套套第2天传遍整个亲戚朋侪圈”的情况,难免会有时刻被人在盯着的感受,而当有眼睛在看着我们的时候,或许总是身不由己的。

好比那些年瞒着同学们偷偷谈恋爱的情侣,牵手走在大街上总担忧随时会有一双八卦之眼突然冒出,所以在约会的时候,要么去生疏都会走一走,顺便公然撒狗粮,要么在当地找个自制悦目的民宿,做做饭看看影戏渡过一天。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生疏的都会旅游或许是最快丢掉忌惮和束缚的措施。这个时候我们会越发享受旅游的开心本质:看到悦目的风物使劲笑使劲闹,做自己一直想试试的傻事,穿自己不敢穿出去的“奇装异服”,对不满的事情高声说出看法,在喜欢的地方发呆良久。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想去生疏的地方停留,去更远的都会旅游?用编辑部里一位去过32个国家的小编的话说:我的精分人格,只在旅游的时候才有。

种种原因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精神,款项留给了家乡以外的景点,其实从小长大的地方,另有你没看过的风物。

生活在上海,你在东方明珠259米的全透明旅行廊,看过黄浦江的日落吗?

生活在杭州,你看过行人寥寥,平静优美的西湖吗?

广州白云山,西安半坡艺术园区,武汉黄鹤楼,游客给出5星好评的景点,这次换你去看看吧。

美团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