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只有走了太远太远的人,才知道怎么走远

  • 时间:
  • 浏览:131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文|风马牛(微信民众号:冯仑风马牛)

不久前的一天,在书房和风马牛的年轻人聊着「地球以外」的事,冯叔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拿起手机看了一眼,冯叔说了句,「嗨,又是些庸俗的事儿」。接完电话回来,冯叔喝了口茶,和我们几个年轻人继续聊起他以为「一点都不庸俗」的话题——去火星。

去火星,是冯叔近几年一直在琢磨的事儿。

几年前,冯叔去了两趟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那里体验宇航员的训练生活,观光由 3500 万个零件组成的航天飞机,也和宇航员们举行了数次交流。

冯叔说,NASA 之旅给自己带来了庞大的震撼,「我发现,在NASA、在美国,大家并不以为航天是很遥远的事,他们认为上太空、登月、登陆火星都挺轻松平常的。一个上过四次太空的航天员谈起搭乘航天飞机的履历,就跟谈坐高铁、坐飞机一样平常。在 NASA 航天城里,随处可以遇到曾经太空旅行过的宇航员,而在海内,我们想见到宇航员,还不是太容易。」

冯叔告诉我们,他赞叹于这样的科技体验。「同时,我也被太空的事儿深深吸引。一名宇航员跟我说,当他到了太空以后,才知道地球有多小,太空有多大。他甚至以为,外太空一定会有生物,只是因为太空实在太大了,我们才没有发现。我对他们的履历很是感兴趣。」

冯叔和 NASA 制造的机械人合影

从 NASA 回国后,冯叔发现最近这些年海内的民用航天事业开始起步,「既然海内有人做这个事情了,那为什么不在海内发射一颗卫星呢?」

冯叔把自己的心情总结为三个词:好奇、无畏、想干。「一是好奇,地球飘在太空,让人忍不住想,其它地方是不是另有个类似的球,或者另有个什么此外工具?二是无畏,我对太空不以为恐惧。三是想干,就是想折腾,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我很关注科技,因为科学打破了我的思维框架,所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火星上的经济适用房,我都愿意去实验。听说已经有人在研究火星和月亮上的房地产了,我不是第一个,但我以为我也能试试。」

于是,冯叔找到了海内极具潜力的卫星同伴互助,于 2018 年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把「风马牛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

「风马牛一号」卫星事情示意图

对冯叔来说,发射「风马牛一号」卫星,只是打破界限、探索太空的第一次实验。冯叔念兹在兹的,还是去火星。

冯叔回忆起他在 NASA 看到的许多关于航天历史的记载影片,「那些到场者所展现出的人类配合使命感和探索精神让我很是感动。其中一个火星移民计划入选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年女性有家庭,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谁都知道,去火星是张单程票,绝对回不来了,她也很是清楚自己的未来,但她依然和家人离别,拿着行李到训练中心报到,开始为探索火星的使命做准备。」

在研究去火星的历程中,冯叔发现,太空旅行这件事,外洋一直有人在做,岂论是英国的维珍银河公司,还是美国的 SpaceX,都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尤其是 SpaceX 的老板埃隆·马斯克,早就宣布要将 100 万人送到火星。

2019年12月22日,SpaceX公司已一连第十次乐成完成降落伞系统的测试。这是一个重要的宁静里程碑,这些技术未来会用于实际的载人航行。

可是,随着相识的深入,冯叔以为,马斯克的想法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你们算一算,100 万人有多重?假设一小我私家 100 斤,那么 100 万人就是 5 万吨重。现在的火箭载荷最大 60 吨,火箭从地球到火星要航行 6 到 8 个月。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做到每次都乐成返回。且不说成本有多庞大,只说如何用 6 到 8 个月时间,把这 5 万吨活物,以及人们吃喝拉撒所要携带的食物及排泄物运送到火星,都是庞大的难题。所以说根据现在这些火箭的载荷与速度,送 100 万人到火星是不靠谱的。」

「如果运活人去火星不靠谱,那您以为怎么办靠谱?」

面临我们的提问,冯叔给出了他想了良久的谜底:「我们在地球上运工具,如果要运的工具太多太重,我们就不运,改用此外措施。好比在美国销售的日本汽车,不是在日本生产好,然后运到美国,而是日本品牌直接在美国设厂,然后把车造出来,这样几百万辆日本车就可以在美国奔跑。」

「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把这 100 万人甚至更多人的基因或者生命细胞储存起来,先建设一个太空基因库,然后把基因运到火星。一个细胞或者一个基因胶囊,连 5 克都不到,100 万人的基因胶囊加起来,最多也就是 5 吨。如果一个火箭可以运载 50 吨,那一次就能运载 1000 万人的基因胶囊。」

「用这样的方式把 1000 万人的基因运送到火星去,纵然失败了,最多也就损失一个火箭。而且没有路上的吃喝问题。同时还可以发射几批火箭,带已往几十、几百个机械人。我看过 NASA 造的机械人,每个或许有一吨重,一次火箭发射就能带已往 50 个机械人。把地球上造的【人造子宫】也带已往,同时再让几个地球人已往,在火星上面建设一个造人工厂,造出这 1000 万人。」

冯叔把「提取基因,发送到太空,再到可能的时候重造一个自己」的想法称为「两全计划」。冯叔说,「我想给自己做这样一个两全计划」。

现实中,并没有哪个公司或者组织提供这种服务。于是,冯叔和一位同样对太空感兴趣的朋侪一起投资了一个新公司——曼为科技,曼为科技的团队成员们,有的来自于航天领域,有的从事生物技术行业。他们组合在一起,推出了冯叔想要的服务。

「我首先是他们的客户,其次才是投资人」,冯叔说,「这些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可以将我的基因发射到太空,放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他们可以提供多项相关服务。」

2018 年 10 月 25 日,曼为科技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乐成发射了人类第一个太空基因库,把一批基因样本发射到 950 公里的轨道上。图为火箭发射瞬间。

「我想,未来的人,或者说火星上的人一定不会像现在的地球人一样,有血有肉这样简朴。我一直特好奇,未来的人到底是什么样,人在宇宙当中究竟算什么?我以为人工智能、基因生物技术,以及我们现在的所有科技,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特别清晰又禁绝确的指向,那就是未来的人跟现在简朴的有血有肉的人是纷歧样的。我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换头术,把一小我私家的脑壳切下来再移植到另外一小我私家身体上。那我们通偏激星上的造人工厂就能造出新的火星人类。」

「可是,以现在的技术,以及执法、伦理等方面的限制来讲,现在在地球上并不能仅仅通过基因就造出人来。那您把自己的基因放到太空有什么意义呢?」风马牛的小同伴们总是以为冯叔的想法有些过于超前。

「技术总是会进步的,虽然有些技术我不懂,但我相信专业的气力」,冯叔对技术的进步充满了信心,「不管是航天技术,还是生物科技,或者此外相关技术,总是会生长到我们想要的田地。技术和社会生长到一定阶段,执法、伦理也一定会随着改变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执法、伦理的改变,通过那些基因就复制一个【我】出来,也不是不行能的。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步。未来一旦各方面都成熟了,我们就能继续举行第二步、第三步……」

「好比说,未来火星人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又如何建设?火星社会的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是什么样的?如果到了火星之后,还是地球人的社会形态,他们晤面打骂还在吵地球的事,我们有须要费这么鼎力大举气把他们挪上去吗?人类在火星上该缔造什么样的的伦理关系、社会关系,这都是需要专业人士去研究的。」

英国一家牢狱的囚犯设计的火星太空站

冯叔对技术和社会生长的信心,比我们几个年轻人要大得多。冯叔到场投资的曼为科技公司,生长的速度也比我们意料的快得多——曼为最近已经推出了「两全计划」的相关服务,并开展了商业化运动。对此,我们也不是很明白。「既然现在所做的不外是去往火星第一步,为什么就要举行商业化呢?您到场过许多公益事业,为什么这个事情开始的时候不以一种公益的形式去做?」

对此,冯叔也给出了他的看法:「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我们做房地产,需要把买地、设计、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笼在一起。如果单看设计,或者是建屋子,我们都不专业,可是我们把房地产这个事情做起来了,而单独的修建设计师、或者是制作承包商,都不行能把这个事做成。有经济学家讲,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组织者。所以,我们在相信专业人士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有人像地产商一样,把两全计划这个事的各个环节组织起来。这完全是一种商业的思维,所以曼为公司固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服务商业化。与此同时,航天是一个特别烧钱的事,只有举行商业化,才气让它连续地举行起来。我们一定要相信商业的气力。」

「可是,不管怎么看,现在的两全计划与登录火星或者在火星上再造一个自己相比,还差得好远,您就不担忧这个事不乐成吗?」

「第一步总是要有人迈出去的」,冯叔对这样的疑问并不外虑,「每小我私家都市遇到这样的事,挠心挠肝的,不做,就以为不舒服。为了这个工具,可劲地折腾。你说靠谱也好,不靠谱也好。不靠谱就不靠谱呗。那我折腾一下,心田这个好奇心满足一下。哪怕以后达不到预期,我努力去做了,不就挺好的嘛。」

冯叔告诉我们,在 NASA 的纪念馆,他记着了两句很是有意思的话。

「第一句话,好奇心永远是满足欲望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能向外太空进发,好奇心是很是重要的。第二句话,只有走了太远太远的人,才知道怎么走远。我以为这句话很是好,企业、人类的历程,确实只有走到一定水平,回过头来思考,才知道怎么往下走。」

「曼为公司很快就要提供商业服务了,我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聚集起关注未来,关注太空的人们,同时,迈出奔向火星的第一步」。

「你们想一想,自己的基因在太空飘着,也许哪一天,就能酿成另一个自己去往火星,那得多酷啊」,冯叔停顿了一下,「到那时候,人类就有可能逾越现有的文明,建设更新的、能延续更久的文明。」

至于这个优美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何时能实现,冯叔说,「能不能移民火星,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太空,形式有许多种,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我的生命的一部门。因为我以为,人类总要走上这条路的。」

部门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照料|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