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门到失宠,到底谁动了你的专业?

  • 时间:
  • 浏览:148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前不久,教育部宣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存案和审批效果。一时之间,「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跻身为100多所高校的掌上明珠,也预定了近两年高考志愿的报考热门。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高速生长,国家政策支持,相关人才紧缺的配景下,这些专业泛起井喷式火爆,显得顺理成章。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存案和审批效果

而通知上紧随其后的「打消专业367个」,同样惹人注目。不少天天刷新开学时间通知的「家里蹲」大学生,体验了「吃瓜吃到自己家屋子塌了」的起伏跌宕心情。究竟,官方劝退,最为致命。

「谢邀,人在家中躺。还没开学,我的专业和学院先没了。」

图源:网络|侵删

文 | 小鹊

编辑:文予

从热门到失宠,被「打消」的专业履历了什么?

凭据教育部数据,2019年度,160所高校共打消本科专业数量367个。

打消数量较多的专业前5位,划分是服装与衣饰设计(16个)、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13个)、公共事业治理(13个)、市场营销(10个)和经济统计学(8个)。其中,「服装与衣饰设计」一连两年连任打消专业榜榜首,近五六年,打消该专业的高校数目累计到达55所。

而曾经红极一时,被师生和家长多年戏称为「万金油」专业的公共事业治理、文化工业治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亦是打消名单的上「重灾区」。对于此类布点较多的专业,教育部要求各地,凭据实际需求及高校办学条件从严控制,防止专业「过热」。

2019年度普通高校新增打消本科专业名单

此外,近年来被打消的专业中,有不少属于当初高校盲目追热门、跟风举行、片面扩招的专业,好比信息与盘算科学、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因原本没有相关学科与人才配景,高校容易在教学质量、师资气力、生源数量等方面遇上瓶颈,无法实现人才造就目的,导致结业生质量下滑和就业难题。甚至出演「今年设,后年撤」的闹剧,空留几届学生成为「活体标本」,捧着绝版结业证书脱离校园。

数据泉源: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陈诉》

同样的,就业是学生和高校绕不开的终极话题。从2014年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体例和公布《就业质量年度陈诉》,迁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摆设、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革新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依据教育部划定,就业率一连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而高校现设专业一连5年不招生的,原则上按打消专业处置惩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现,结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造就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生存生长和社会声誉。

由此就不难明白,每逢结业季,为什么学院向导和导员对每位学生的结业去向,会比学生本人还上心。

专业新增或打消,其背后气力的博弈。

除去学科、高校和就业等影响因素,高校本科专业的新增或打消,更多的是对专业设置结构和高校资源设置,举行大浪淘沙式的「优化」,以适应不停变化生长的社会。

其中,政府、高校、市场,三股气力不停博弈,巧妙联合,配合推动着专业设置政策的演变与转型。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入学后,教育部出台《关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革新事情的意见》,并建立专门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公室」。

其时高等教育处在「恢复整顿、初尝革新」的重要时期,凭据其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生长需要,高校所有的详细事务均由国家计划、包揽与统筹。专业设置权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高校的自主权力极小。

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课

随后10年,高校专业设置权开始逐渐获得重视,高等教育的权力从政府向高校有限转移。1987年,国家教委出台了首部高校专业设置治理的专门法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暂行划定》,从政策上落实1985年提出的教育体制革新。

这一阶段,高校和专家的权力开始增强,政府权力逐步式微,但中央政府依然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发挥主导作用,高校仅获有限的建议权与调整权,不具有实质性的专业设置权。

直至1992年的「南巡讲话」,引发新的思想大解放,高校开始通过种种途径进一步争取办学自主权。2002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这6所高校可以自主设置本科专业,成为高校专业设置政策的重大突破。

1985-2015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

而自1999年起,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通化时期。市场成为和谐者,加入了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气力博弈,也缓解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直接冲突。

作为最有力但又「看不见的手」,市场通过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深刻且基础上影响学生与家长们的选择,进一步将需求传导到至高校,影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使高校专业与社会需求相互适应,实现专业结构的合理化。

自此,政府调控、市场引导、高校自主,逐步构建起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体系的生态平衡。

高校专业设置与生长的迷思

陪同着三大主体权力的此消彼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革新不停深化,但仍不行制止地存在诸多生长问题。

首先,在「质和量」上,高校本科专业过多过细,易造成专业同质化严重,经费、教学资源分配稀薄,治理难题的同时,还会使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无所适从。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也进一步导致高校在以学生志愿为参考来调整专业结构时,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社会经济生长的需求。

有人曾比喻,「本科专业应像一棵树,学了这棵树,可以长成任何一片叶子」。当本科阶段最基础的通识教育被轻视,专业学习面太窄,会给结业生带来升学、就业等一系列难题。

高校专业大同小异,令人眼花

面临人工智能等新专业的火爆,便不乏有诸如此类的担忧和质疑:「人工智能,随便哪个学校都能开?」「本科生学人工智能,还是太早了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更合适。」

而望眼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高校专业设置相对宽泛,更突出主修、主干课程,凭据市场需求,从相关学科中抽取课程重新组合,以适调整专业偏向,保证偏向的延续性。

这便要求政府和高校,建设专业调整的灵活机制,淡化专业界线,实现「宽口径」大类招生,「厚基础」通识造就;以及挖掘院校自身特色,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有效和一连性的发展,而不是在盲目增设和打消专业上重蹈覆辙。

工业需求人才供应侧现状

其次,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就业之间,存在着显性的时间与结构上的脱节。

当社会上泛起对某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时,纵然高校紧跟需求设置,但因教育自己的滞后性,学生经由长达四至五年的专业造就走出校门后,社会对人才的阶段即时性需求已已往,事情岗位无法满足趋于饱和的人才市场。让「结业即失业」,成为结业季老生常谈的话题。

高校对市场需求变化不够敏感,和缺少快速反映机制,是导致专业设置滞后的重要原因。

对此,有不少学者提出,政府、市场和高校间应增强互助联系,加速推进人才需求预测。基于大数据分析,权衡社会岗位紧缺度,来判断与调整高校专业人才造就的数量、结构及质量。

基于大数据的工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业务模型

最后,在政策与行业变化眼前,显得相对被动,且容易被忽视的「个体」们:学生、家长和高校西席,我们也应当关注他们那些「被抹去」的声音和需求。当专业亮起「红牌」时,无论是重组、革新、合并还是打消,他们都理应拥有知情、建议、监视和提前应对的权利。不妨问问他们:那空降的「一刀切」,究竟切掉了什么?

究竟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谁能够保证,如今成为「弃子」的被撤专业,不会以新的形式回到民众的视野?而现在热门的人工智能专业,不会成为「时过境迁」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宣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存案和审批效果的通知.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事情的通知.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治理划定》(教高〔2012〕9号).2013.

[4]青塔.最新宣布!2019年高校新增和打消了这些本科专业.2020.

[5]留学监理网服务.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陈诉:红黄牌专业披露,本科就业率五连降!.2020.

[6]麦克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陈诉》.2019.

[7]李峻,陈鹤鸣,颜晓红.权力博弈与价值嬗变: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现代教育治理,2015(5):60-64.

[8]灼烁日报.北大、清华、武大、浙大等6所高校怎样自主设置本科专业.2002.

[9]中国网.高校2400余专业过多过细 考生填志愿:眼都花了!.2016.

[10]何云峰.对高校本科专业数量增减的反思.上海教育,2017(12):57-57.

[11]张文杰,卓翔芝.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H大学的观察分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8):24-27.

[12]李珂.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对我国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启示——基于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科教诲刊,2019(3):6-7.

[13]俞佳君,钟儒刚,彭少华.高校专业设置治理的历史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78-81.

[14]韩晨.高校专业设置调整.2019.

[15]数据分析师 CPDA.基于大数据的战略新兴工业紧缺人才需求预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