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一下,科学家也回覆不了的问题,玻璃是固态还是液态?

  • 时间:
  • 浏览:218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我们在中学就学过物质具有三种状态:气体、液体和固体。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够轻松将它们归类到这三者之中,然而玻璃究竟是属于哪种状态却一直是物理学的老浩劫问题,就连《科学》杂志,都曾将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列入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一、关于玻璃的蜚语

我第一次听说玻璃是液体还是在大学的物理课上,教授说,中世纪欧洲教堂那些300年前的玻璃,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方变厚。他还说,玻璃是原子运动得很慢的液体,相比液态水中的原子慢20~30个数量级。

其实玻璃会缓慢变厚是一个无稽之谈。那些古老的玻璃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时的制作工艺所致。其时的工人将融化的玻璃绞在铁棍上,棍子以很快的速度旋转,将玻璃团摊成平坦的圆盘。等玻璃冷却之后,再切割成玻璃窗。

这种工艺的缺点是,圆盘中央部门总会比边缘厚一些,所以这种玻璃切割成玻璃窗后,总会有一头要厚一些。而在安装玻璃的时候,厚的那里向下,有利于玻璃窗的稳定和雨水的流淌。所以教堂那些玻璃并不是向下流动变厚,而是它原来就是那样的。

二、玻璃的界说

在讨论玻璃是固体还是液体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玻璃?然而相对于已经严格界说的晶体来说,玻璃并没有明确的统计力学形貌或者界说。

科学家们界说了许多“玻璃”类的物质,好比胶体玻璃、分子玻璃、电子玻璃、自旋玻璃,这些玻璃都有其奇特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相互不重叠,但这些都被物理学家们用玻璃来称谓。也就是说,没有统一的玻璃观点,但“玻璃”具有公认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理论名称叫“玻璃态”,即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状态。也就是说,玻璃内部,在数个或者数十个原子规模内,出现出有序排列,体现出晶体的特征,而在原子数量增加后,便成为一种无序的排列状态,其杂乱度类似液体。

所以说,玻璃不是晶体,也不是非晶体,也不是多晶体,也不是混淆态,由于常温下,玻璃在宏观上是一种固态物质,所以只能叫它“玻璃态”。

三、玻璃的状态分析

很显然,用晶态、非晶态和液态的观点去界说物态是更准确的,因为这三种状态都是平衡态的观点,是平衡态物质的相态。接下来我们就在“态”的观点下来讨论玻璃态究竟是什么态。

晶体开始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在一个尺度大气压下,晶体都是有熔点的,好比铁1535°C、铝660°C、铜1083°C、水0°C。一般来说晶体熔点从高到低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这是因为,当情况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物体需要经由一定的时间才气到达平衡态。对于晶体来说,处于熔点以上温度的时候,其处于液态。当晶体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的时候,物体就开始结晶,酿成晶态。

玻璃没有熔点,只有软化点。通常软化点600度左右,随着温度的增高,其流动性会越来越好。软化点,也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玻璃制品刚开始变软的温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玻璃显着不具备晶体的特点。因为玻璃没有熔点,也就不存在过冷或者是低于熔点的观点,我们只能说,随着温度的降低,玻璃到达平衡态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在有限的实验视察时间规模内,玻璃不行能到达平衡态,而且险些完全失去液体的流动性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玻璃。从这个角度上说,玻璃是粘度很大的非平衡过冷液体。

由此可见,那位教授说玻璃是一种原子运动很慢的物体还是可信的。但如果就此说,玻璃就是一种液体,这个结论也下得过早,因为我们还要看一下玻璃的微观结构。

四、玻璃的微观结构秘密

美国科学家菲利普·吉布斯曾经指出,从分子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某些角度来说,玻璃可以看成是高黏度的液体,是无定形固体,或是既非液体也非固体的另一态。这是因为,常温下,玻璃这种外貌上出现书牢固形状而且坚硬,具有固体属性的工具,其内部的分子排列却很像液体。

玻璃之所以会出现出这样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是:玻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速度太快,而结晶速度又太慢。这意味着,当温度下降时,玻璃的分子由于粘度迅速增加而失去移动的能力,导致这些分子被留在了其为液态时候的位置上(这时候分子间相对距离更小),无法到达形成晶格节点的位置上去。

也正因为如此,常温下,玻璃中的原子虽然看上去是杂乱无章地牢固在特定位置上,但其原子之间仍然有一种重新排列到晶格上的趋势,也就是说,这些原子需要以很是缓慢的速度才气爬到晶格上去,进入到能级更低的稳定状态。

竣事语

通过前面的先容我们可以看到,当液体的玻璃逐步冷却后成为固体,我们很难说出液态玻璃与固态玻璃之间有什么确切的界线。可以说,玻璃不是液态也不是固态,只能叫做玻璃态才是更为适合的说法。那么玻璃中的原子是如何缓慢运动的?换句话说,玻璃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至今仍然是凝聚态物理和质料科学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