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与身体分散,人另有意识吗?200年前科学家亲身试验,得出结论

  • 时间:
  • 浏览:134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中国有句俗话叫“干一行,爱一行。”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特点,从事某个职业的人一定会养成某种特定的“职业病”,纵然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习惯还是会深深刻在你的骨髓中。

好比在科学界,众多学者的毕生追求就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真理性结果。用孔子的话来说,这叫“朝闻道,夕死可矣。”就在中国的历史处于乾隆天子在位阶段时,世界另一端的法国巴黎有个天才男孩在富贵家庭降生了。

男孩的名字叫做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对基础化学知识另有印象的人一定很是熟悉这个名字。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但那时候的欧洲学界却盛行另一种看法:物质会燃烧是因为它含有一种“燃素”,燃烧发生后,“燃素”就转移到了空中。

直到拉瓦锡泛起,这种错误的认知才被推翻。拉瓦锡凭着惊人的天赋在25岁那年成了法兰西科学院院士,随后他做了个实验:把金刚石涂上石墨稠膏,加热几小时,等它冷却下来后剥掉稠膏,却发现金刚石基础没燃烧。据此,拉瓦锡推测燃烧与空气有密切关系。

1789年,拉瓦锡在《化学概论》里指出了燃烧的本质,否认了“燃素”的存在,而且表现燃烧会消耗氧气,物质燃烧后增加的重量即是所耗的氧气重量。由于他的理论建设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这一看法很快就被欧洲大陆接受了。

拉瓦锡也因此在学术界功成名就。痴迷于化学研究的拉瓦锡被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他和夫人具有贵族身份,很喜欢到场上流社会的社交运动,但在实验这样的大事眼前,两人却坚持日夜地守在炉子旁边视察。

可想而知,纵然拉瓦锡走到了生命的止境,他心里想的还是怎么研究出更多的工具。拉瓦锡兼具化学家和贵族身份,职位十分特殊,且又在谁人时代配景下受人嫉妒,他于1793年被捕入狱,第二年就被判处了死刑。

学术界都为此震动了,他们纷纷上书,希望能保住拉瓦锡的生命。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拉瓦锡仍然被押上了断头台。看着其他人脸上的恐慌与眼泪,拉瓦锡体现得十分镇定,他甚至还在思考,头与身体分散后,人另有没有意识。

于是拉瓦锡与刽子手约定,行刑后他会尽可能努力地眨眼睛,请刽子手一定要记着他眨眼睛的次数,好为其他人的研究提供数据。做完这些摆设后,拉瓦锡一脸淡然地迎接了死亡,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刽子手仔细留心,发现拉瓦锡“死后”一共眨眼11次之多。这个200多年前的试验流传到今天影响力依然很是大,只惋惜拉瓦锡再也无法亲自宣布出结论了。或许拉瓦锡的追求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朝闻道,夕死可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