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 时间:
  • 浏览:147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科学是一种思考方式,我们或许不能成为科学家,但每小我私家都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科学声音是一群有着配合志向的职业科普人组成的科普同盟。我们认为,科普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流传科学精神,而解说科学知识是到达这个目的手段之一。

虽然,人类中只有少数精英能够成为科学家,可是,人人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因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科学是一种思考方式。科学家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展现自然世界的秘密,明白我们生活的世界。

科学精神包罗两个不行支解的部门:

一是对“科学”这个词自己的明白

二是对科学思维的详细运用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科学。

我们认为,“科学”是一个名词,而不是一个可以和“好的”或“正确的”划上等号的形容词。要明白什么是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目的——所有科学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纪律。

技术发现并不即是科学研究。关于“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工程师算不算科学家”这个问题,会有争议。但我们坚持认为应当把科学家与发现家、工程师区离开来。

险些所有写科学史的书籍都遵循着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到伽利略、牛顿,再到爱因斯坦这样的脉络,我没有看到哪一本有影响力的科学史书中写到过爱迪生或者特斯拉。可是,在现实的科普教育中,科学和技术往往会被混为一谈。

这很可能是社会中非主流的反智、反科学运动造成的,我们注意到,妖魔化科学的人往往都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的人。而那些最容易受到反科学运动洗脑的人多数从来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所以,我们认为,让宽大老黎民,尤其是青少年明白科学研究与技术发现运动的区别是极为须要的。

这关系到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巨额投资计划能否获得宽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关系到青少年是否愿意投身到基础科学领域。

可能大家会和我一样,每当一个重大科学发现降生的时候(例如:我国科学家 2012 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震荡,2013 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家 2015 年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 身边总是会有许多人问我:“这些到底有啥用?”我们认为,可能比回覆他们“这些科学发现有什么用”更乐成的科普是淘汰提问者的数量。

第二, 方法——正义演绎和系统实验。

这是爱因斯坦在 1953 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出的看法,他很是深刻地提出了科学运动应遵循的基本方法。爱因斯坦在信中说:

“西方科学的生长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发现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文艺再起时期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自现代科学降生以来,人类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遵从两条路径做出的。

第一条路径:从几个假设性的正义出发,然后运用数学化的逻辑推演,最终找到隐藏在深处的自然纪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最好的规范,他通过相对性原理、光速稳定原理和等效原理这三个正义,最终得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

第二条路径:通过视察现象,提出某种理论,再用越发准确的视察或者系统实验来磨练,如果实验效果与理论不符,就要求科学家修正该理论,直到与所有已知的现象相切合。每一次通过磨练,该理论的可信度就会增加一分——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就是一个规范。

可是我们也必须指出,这两条路径并不是泾渭明白的,许多时候它们交织在一起。这两条路径在末了是合二为一的,那就是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获得实验数据的支持,实验是磨练理论的唯一尺度。

科学理论还必须具备预测的能力。在这个历程中,数学饰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科学的方法不光要给研究的工具定性,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定量。

请注意,在适才这个句式中,“科学”是一个名词,就似乎说“中国人的特点是”;而不是一个形容词,表现“好的”或者“正确的”方法。

可能大家也会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当自己说通过阴阳五行得出某某结论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时,许多人会恼怒。因为在他们的明白中,“科学的方法”表现“正确的、好的方法”。

而我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科学的方法是具有特定寄义的研究方法,人类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方法只有不到 400 年的时间。

科普的目的并非要取消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是让“恼怒于阴阳五行不是科学方法”的人淘汰甚至消失。

明白科学的寄义是具备科学精神的前提,但不够,科学精神还包罗对科学思维的运用。

科学思维

我们认为科普教育是否乐成并不是用掌握了几多科学知识来权衡,而是看一小我私家在生活中是否接纳科学思维去思量问题,接纳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科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人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公元 14 世纪,住在英国萨里郡奥卡姆的修士威廉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须要、勿增实体。这个思想比现代科学的降生还要早约莫 400 年,可是科学却从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罗致了养分,它也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中经常被运用的重要原理之一。

公元 18 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休谟正义: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争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与这一正义等价的通俗表达是:“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休谟正义为我们确立了科学思维的一个总原则。

我们认为以上两个原理与正义是对科学思维的高度抽象归纳综合,可是要深刻地明白它们却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在详细的科普教育中,我们必须把抽象的哲理剖析为一个个越发容易明白的知识点,联合详细案例举行解说。

这些知识点包罗:

可证伪性(可验证性)

可重复性

独立性

唯一性

可定性

可定量

可预测

可纠错

还包罗:明白前后关系和相关性都不是因果性,要得出因果性必须通过严格控制下的系统实验才气真正找到。例如,在医学研究领域,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科赫规则是发现因果性的金尺度

不能证明不存在不即是肯定存在,从逻辑上来说,要证明灵魂和上帝不存在是不行能的,必须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并非使用了科学术语的语句就是科学理论了,识别伪科学也是科普教育的目的之一。

以上这些知识点并不是科学思维的全部,其余的方面还需要我们在详细的教育实践中不停总结、提炼。我们认为,科学思维是全人类配合的智力财富,没有工具方之分,它的历史相较于人类的历史来说很是短暂,然而在它的指引下,人类取得的成就却远远大于前科学时代的所有成就之和。

科学思维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重要的价值。科学声音的另外一位成员卓克老师,他把科学思维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总结为四条:

挣脱本能和直觉

识别真知和假话

买通门路和路径

积累灵感和顿悟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的目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归纳综合,它与一小我私家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几多并没有正比关系,高级知识分子也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精神。但我们也认为,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中华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有成为科学家的神父,也有信仰上帝的科学家,思想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保障。

我们也注意到,在科学教育相对蓬勃的西方国家,他们也在反思科学,尤其对科学伦理举行了深入的探讨。那么,现阶段的中国科普是否应当包罗反思科学的这部门内容呢?我认为不必。对科学的反思应政府限在科学家、科学哲学家以及与科研运动密切相关的专业人群中,不应当扩大化。

这是因为,就像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在文章中所说:在今天的中国,科学精神仍只是田野中的一颗小火苗,一阵不大的风就能把它熄灭。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守护这颗小火苗,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而且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流传开来,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再起具有不行估量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科普人的职责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