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传承厚植徽剧生存土壤-安徽历史-发现安徽

  • 时间:
  • 浏览:16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徽剧之源在徽州,徽州最数曹徽班,徽班名角在街源。”这是流传于歙县的一句民谚。近日,记者来到歙县街源地区的璜田乡,采访徽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祝新。

  记者见到朱祝新的时候,他正在教璜田中心学校的学生唱徽剧。 63岁的他红光满面,一招一式、一腔一调,赢得老师和孩子们的不断喝彩。难以想象的是,眼前这位朴实的老爷爷竟是“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的获得者。

  朱祝新的父亲是一名演员。朱祝新自幼受到熏陶,特别喜爱地方戏剧,只要哪里有戏,不管多远他都去看。 14岁时,他加入村戏班做演员,跟着老戏班,样样都学,不但能唱徽剧、操琴伴奏,还有出众的识谱、记谱、译工尺谱的能力。参加工作后,他利用闲暇研究徽州文化,其徽剧情怀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浓郁。

  10多年前,朱祝新受聘担任璜蔚村的修志任务,主编《璜蔚志》,后又参与编辑《璜田志》。在修编村志的过程中,朱祝新发现了很多有关徽剧的文史资料,而查阅徽州众多史料中对徽剧的记载却很少。身为徽州人,朱祝新决定修编徽剧志。想干就干,他自掏腰包,购买了相机、电脑、打印机等器材。从此,他常年翻山越岭,足迹遍布老徽州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庄,走访民间艺人近200位,研究徽剧剧本百余部,查阅了上百种文献资料。 “那段时间他天天忙到凌晨两三点,眼睛酸痛也顾不上休息。我们看他辛苦,也觉得这事很有意义,就支持他做下去。 ”妻子胡朱莲说。

  2015年,朱祝新编撰的180万字《歙县徽剧志》出版,其中第十章结语的缩文——《徽剧之源探考》获得第29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他通过对历史资料和人物寻访,把徽剧的历史演变过程清晰地整理出来,客观证实了歙县是徽剧的重要发祥地。书中展示了徽州剧本、徽州经典唱曲、习俗、脸谱、化妆、着装等与徽剧有关的知识以及对徽州古戏谱的翻译。今年,朱祝新成为黄山市基层宣传文化优秀工作者。

  为了传承好徽剧,2014年7月,朱祝新与村里几位老戏友共同努力,组建“歙县庆生徽剧团”。一有空闲,他便和乡里的徽剧民间艺人一起传唱、切磋徽剧。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辅导老师,朱祝新身体力行,让学生们感受徽文化的魅力。他还从村里的年轻人和学生中,培养了10余人加入剧团。每年到了春节,剧团一班人在周边村庄表演多达30余场。 “这个剧团很受欢迎,戏演起来特有味道,老远的乡亲们都来看呢!”村民胡在淇说。

  据了解,该剧团的表演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最近,朱祝新编排了大型徽剧《布衣梦缘》,成为该县法制宣传教育的优秀节目。 “能和老乡们登上璜田古戏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弘扬徽州文化,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希望通过努力,培养更多的观众,厚植徽剧生存的土壤,让徽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现代人乡愁的载体和喜爱的艺术。 ”朱祝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