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三中校长王博峰访谈录:凭着一份执着、一股热情搞教育

  • 时间:
  • 浏览:239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面临复课复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校园,与校长面临面,感受校长治学理念、治校之方,让社会、家长从中获得学校教育的有效信息。

一走进博兴县第三中学的校门,抬头便看到鲁迅先生的雕像,这让前来采访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倍感亲切,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雕像上刻着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即是今天采访工具——博兴县第三中学校长王博峰的执教写照,扎根博兴从教四十载,执着奉献甘当学生的“老黄牛”。

王博峰,现任博兴三中党总支书记、校长,1983年到场事情以来,历任年级主任、科研主任、教务主任;任博兴第二中学业务副校长12年;2017年9月任博兴三中党总支书记;就任校长前,于2018年9月全面主持博兴三中的事情。虽然王博峰担任校长时间不长,但富厚的一线教育事情履历,让他处置惩罚学校事情游刃有余,在很短时间内便推动学校各项事情向更快更好偏向生长。

最大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有“好老师”

采访一开始,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问到王博峰博兴三中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时,王博峰并没有直接回覆,而是讲到博兴三中在2019年高考取得新突破,位列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第三名,被滨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团体”称呼,被中共博兴县委、博兴县人民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元”称呼。“枚举这些不是要说我们结果有多好,而是强调我们进步很大,博兴三中起步晚,基本是零基础,建校时险些没有老西席,大部门都是新招的刚结业的年轻西席,但我们所有老师都没有被难题吓着,真的是任劳任怨,抱着最大责任心,来教诲我们的学生”,“疫情期间,由于我们学校大部门是女老师,她们许多都有自己的孩子,另有今年刚刚生完二胎的,可是她们没有提出不到场值班的要求,放下自己的孩子来学校事情,为开学复学做好准备,没有诉苦一句。”说到这里王博峰语调中都透露出心田的激动和感谢之情。“所以讲实在的我们学校没有什么办学特色、什么理念,要说特色靠的就是这样一批有责任、有继承、有热情的年轻老师;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这么多年教育历程,说大了是一种对学生的责任,通俗一点就是凭着一份执着、一股热情”,通过这些质朴话语,能够感受到,最让王博峰感应自豪的即是他的西席团队。

教育不仅是事情,更是生活喜好

当问及王博峰有什么喜好时,他笑着告诉记者,搞教育近四十年,天天和学生书本打交道,上班、下班过一日生活,竟然没有什么特别钟情的私人喜好,非要说一项喜好,还就是念书,平时更多的是翻阅学校治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最爱的书籍即是《细节决议成败》,他认为不管做人、做事还是上升到教育层面,注重教学细节能找到有趣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细节,能更好建设师生关系,是十分须要和有用的。

在王雪峰办公室观光时,记者发现小小办公室的窗台上,摆着不少绿植花卉,记者打趣说,养花其实也算一种小喜好,可是王博峰说,他没把这个当什么喜好,现在所有的花不是专门买来养的,而是从别人处摘点小苗,然后自己一点一点种植来的,说着便开始给花卉浇水。其实,从生活细节中不难发现,王博峰已将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养花就像在造就一个学生,看似“无心插柳”,整个由小变大,从小株变大树的历程,就是一个从教者的初心,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兴趣喜好”。

那句简朴的话“有支付就会有收获”是他的座右铭

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问到王博峰的人生座右铭时,他说是“有支付就会有收获”,王博峰表现这不是谦虚,他以为这句话虽不是高境界,可是对任何人、对任何事都适用、都正确。王博峰表现,他清醒地看到,三中仍处于并恒久处于负重前行、建立生长的创业期,相比其他学校,建校时间短,要在最短时间里实现重新建三中、希望三中到精品三中、优质高中,另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支付中寻找收获,才气获得进步生长。

在采访中,王博峰说自己作为一个校长新兵,要谦虚审慎、善于学习,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做好这所学校的领跑者;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因为校长跑多快,老师们就随着跑多快,要使小我私家魅力成为三中的一面旌旗,引导学校越发康健生长,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努力办妥老黎民家门口的优质高中。

面临面采访完成后,王博峰领导记者观光了校园情况,当走上主教学楼时,学生下午跑操音乐响起来,王博峰不由地扶着栏杆,抬头环视此时没有学生的校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记者也用手中的镜头记载下这令人感伤的一幕。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发作,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从王博峰的眼神中,在场记者都能够感受到他何等盼愿孩子们尽快入校,想着孩子们入校后所有的防疫摆设,思量孩子们能够宁静康健恢复以往的学习生活。

回首这一次对王博峰的专访,他所有的话语中都透露着一个教育者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治理的责任,这就是王博峰,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没有震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教育深耕的征途中,一步一步烙下了“孺子牛”深深的足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菲 袁文静 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