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什么?

  • 时间:
  • 浏览:182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老师,身为教育事情者,你有没有想过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课堂?是自我发展?还是课堂里的学生?

全国优秀教育事情者、语文特级西席李镇西,给出了自己的谜底。他说,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西席应该资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那么西席应该怎么给学生幸福感?又该如何学会享受教育?一起来听听李镇西老师怎么说!

“人”的价值高于一

我演讲的主题是: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今年,是这位教育家的百年诞辰,我重读他的书,读到这句话:“人是最高价值。”这里的“人”特指儿童,我们的事情工具是儿童。所以这句话可以表述成“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如果我们认可“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那就意味着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严、个性、精神世界、生长潜力,尊重儿童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指向儿童的幸福!

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但我们许多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是为了未来的幸福。”家长也爱这样对孩子讲。似乎儿童这段履历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可无论陶行知还是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童年有着独立价值,自己应该是幸福的。

钱学森教授曾有一句著名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造就不出良好的人才?”注意,这里说的是“总是”,也就是说不是短时期内,而是很长时间

在一次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把这句话改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造就不出良好的人?”

对,这样问才完整而准确,因为我们的教育首先是造就“人”,其次才是“人才”。什么叫人才?就是拥有专门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人。人才是被人用的,具有工具属性。如果我们只盯住造就“人才”,而忽略造就完整的人,那么“精致利己主义者”将源源不停。

应该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而不是“才”的价值高于一切。而有了良好的人,自然会有源源不停的人才。

另外,还要警惕互联网时代“人”的失落。为什么?有人说,以后人将越来越被机械取代,尤其教育行业。因为只要打开互联网,坐在家里就可以听到世界上最好的课。不用到学校去,打开电脑便可以听各名校教授、名师的课。这不是一样的学习吗?这样明白对差池?似乎是对的。可是这个“对”的前提是,教育仅仅是教授知识,造就能力的。

但我们教育的功效真的只是教授知识、造就能力吗?大家看这三句话。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运动。”两个心,一个西席的,一个学生的,二者相相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聚集。”

三位大师都把教育指向了人的精神。都认为教育是关于灵魂的,而事关灵魂,岂能交给没有灵魂的网络与机械人?

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价值、精神、人性

有资料显示,在12个不容易被淘汰的职业中,西席被淘汰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只有0.4%。

研究效果告诉我们,不被淘汰的职业有三个特点:第一,必须要有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因为每小我私家都是奇特的,而西席就是和差别个性的人打交道。因此,西席的事情必须是个性化的,不能一刀切;第二,爱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与关切。人文情怀是机械没有的,而西席有;第三,创意和审美。这是很主观的工具,机械不行能有。

大家想一想,我们西席具不具备这三条?如果具备这些,那就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就算是相对更客观理性的数理化教学,也不行能是纯粹的知识教授。我们学数学、化学、物理,绝不是造就专门的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固然也可能个体学生走这条路,但对多数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通过学习,造就对科学的信念、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热爱,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克难题的喜悦……这就是“人文”。

只管学科教学是向学生教授系统知识、技术,但这无法抹煞教学历程中应有的人格引领、心灵熏染、智慧启迪等人文色彩。教育承载着“价值”,凝聚着“精神”,体现着“人性”……岂能只是冷冰冰的知识?

脱离了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拥抱,就没有教育。来比力一下医生和西席的事情。医生面临病人,必须保持岑寂、保持理性,不能过于情感化,否则会影响他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判断;但西席相反,面临学生他必须充满情感,投入情感,在精神上融入学生之中,唯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和教学。

因为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真正的教育历程,从来就不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我讲你听”“我说你练”工程式的“机械操作”。

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只有当师生相互相融,相互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对方的脉搏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好的教育应该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

尊重儿童,意味着教育历程要有儿童情趣。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时,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我希望尽可能充实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换句话说,我希望使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其时我读到这里,眼睛停在“有意思”三个字上想了良久。“有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厥后我得出结论,他的“有意思”就是情趣、浪漫、好玩,如沐东风,时间过得很快,在学校一晃就放学了……

所以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什么叫“有意义”?指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教育,教书育人嘛,失去了意义就没有教育。但还得有“有意思”,这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感受教育——有意思吗?好欠好玩?

我们往往更多地重视教育要有意义,现在我们要强调教育还要有意思!有意思的教育,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视察、感受、意会、实施的教育。

怎么才气让教育有意思呢?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有儿童视角。什么叫“儿童视角”?我的明白,就是从儿童的角度看待周围世界的视角,包罗校园的一切。好比,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许多时候就缺乏儿童视角。

我很是赞同校园化建设,可是想一想,现在一些校园化建设是不是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我们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太洁净了,太精致了,太一尘不染了!孩子想打个滚儿,没地方;想你蹭我一下我蹭你一下,也没地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要有土壤,要有大树。可现在的学校有土壤吗?随处瓷砖,随处水泥地面。孩子们走进校园就情不自禁就要收敛,小心翼翼。十二三岁、十四五岁的青春激情无法释放。

我所任教的武侯实验中学校园,后边有一个空隙。一到春天,杂草疯长,不需要去修剪的,种种灌木、小树也是枝叶茂盛,多好!当我得知这块土地是预留做体育馆的,我就着急了。我去找局长商量,能不能给我们学校留一片空隙,孩子们需要撒野的地方,这是学校呀!厥后教育局局长接受我的建议,另外改了图纸,体育馆建好了,也给我们学校留下一片空隙。虽然现在它比已往要规范一些,不会让杂草疯长,但究竟留了一块给孩子撒野的地方。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

或许30年前左右,我收到一位高二女学生的来信说,李老师,现在我们教育的问题是,“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而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覆。”这句话其时就击中了我。我就问自己,喋喋不休、滔滔不停讲那么多,是学生想听的吗?而他们哪些需要我解答,我却浑然不觉。

说自己“教书育人”,其实,我离他们的心里很远。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主要是指儿童的精神世界。30年来我经常想这句话,反思我的教育。厥后我当校长,不仅一次给老师讲这句话。我对老师们说,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平时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现在,我的学生在想什么?这才是教育。

既然“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我们应该让学校的课堂成为孩子迷恋的地方。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鹞子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止境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注意,这不是文学描绘,而是我的真实履历。

教育应该是具有浪漫气息的,前提是教育者本人要有浪漫的情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和我的幸福。

我比力阻挡“坚守”这个词。为什么用“坚守”举行教育呢?什么叫“坚守”?就是咬着牙,鼓着腮帮子告诉自己挺住、挺住,再坚持一会儿……我用什么词来说我和教育的关系呢?享受,“享受教育”。

去年春节前,我和我第一个班的学生相聚,他们给我建议:“李老师你退休前再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吧!”今年七月,我果真给学生们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历届学生从各地赶回来,另有从德国赶回来的。不少学生还带着他们的孩子,另有他们鹤发苍苍的怙恃。这不是上最后一节课,是重温我们走过的青春,重温我们曾经有过的温馨时光。

要资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

儿童是最高价值,包罗他们的尊严。

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 “请记着,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市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如果学校根据重要水平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造就人,造就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造就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说得多好,因为“人是最高价值”。这里的“人”指的不只是“天才儿童”,或“优生”,而是每一个儿童。

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资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纷歧定“卓越”,卓越只是一部门人的事,多数人就是平平淡淡,可是他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半个多世纪前,有人说人类已进入“科技时代”了,进入“数学时代”了,是“电子世纪”,是“核子世纪”……苏霍姆林斯基说,差池,当今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他预言,再过50年也是人的世纪,而且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生长的世纪,那时候,人的全面生长将更为充实。应该说人类越生长,教育就越靠近人的心灵。

只要把教育的眼光永远瞄准人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就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不管外边的“新提法”如何日新月异,“新理论”如何名堂翻新,我们的教育永远处于时代的最前列。因为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接待到场“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与焦点素养培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验、“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素读经典在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