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中国最伟大的6部书

  • 时间:
  • 浏览:225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今天,我们从南怀瑾先生的著述选编出他对影响中国人思想至深至远的8部经典的精彩点评。

其中既有他儿时的念书之法,更拈出儒释道三家的智慧心要,为我们明白传统文化的智慧英华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野。

01 《论语》

我们要相识传统文化,必须先要相识《论语》

我们要相识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相识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相识《论语》。

我们研究孔孟思想,必须要从《论语》着手。并不是《论语》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想,可是必须从它着手。

昔人和今人一样,都是把《论语》当做一节一节的格言句读,没有看出它是实实在在首尾连贯的关系,而且每篇都不行以支解,每节都不行以支解。他们的错误,都错在断章取义,使整个义理支离破碎了。

不光是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且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即是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我们要掌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这叫做“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自己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为了深感世变的恐怖,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难,恐怕还会有更大的悲伤!……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张横渠先生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以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担承起更重大的责任。

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生平,塑成为一个威严不行侵犯的圣人偶像,致使后生小子,望之却步,实在大有瞒人眼目之嫌,罪过不浅!所以现代人愤愤然奋起要打垮孔家店,使开创二千多年迈店的祖宗,也受牵连之过,岂不太冤枉了吗?

《论语》,是孔子的人生履历,告诉了我们,不懂,就不知怎样做人做事。

自“子曰:学而时习之”开始,全部《论语》二十篇连起来,都是学问。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学问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才气到达“知命”而“自立”的境界。这样,才气算是“知言”,才不是白读了《论语》。我认为《论语》的精神大致是如此。对与差池,我也不知道。我的学识止于如此,如果明天更有深造,那又另作别论了。

万事都从做人开始,一小我私家生,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做生意、做学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业的升沉成败,各有变化差别。但无论如何,总要做人。(《论语别裁》东方出书社)

02 《孟子》

年事履历够了,才知《孟子》的伟大

提到《孟子》这部书,也是很是有趣的。当我还在童蒙的时代,即是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期,就开始接受家庭和老师的督促,要读《孟子》了。

那时候念书,还要背诵得来,老师天天教一节,明天就要站在老师的前面一字一句地朗朗背诵上口,要背得很清楚很熟习,不能有错,错了要受罚,甚至用戒方打手心。其时并不注意内容的解说,只要认得字,读得来,背得清楚。这一节背好了,老师再教第二节...我呢?当小孩的时候,念书也不太用心,正好引用陶渊明先生的话来遮羞,所谓“好念书,不求甚解”。

我们小时候念书的履历,遇到不懂的句子,问到老师时,老师说,你不要管,背熟就行了,未来就会懂。我们其时对这种回复,心里很不满足。但背熟了以后,年事逐步增加,作人做事的履历多了,遇到某一件事,突然触发了这一句书,给我们很大的灵感,很高的智慧,往往就因此知道如何去处置惩罚事情,这是事实。

文章要作得好,便要熟读《孟子》。什么“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韩愈啊!柳宗元啊!苏东坡啊!他们都是从《孟子》的文章里钻出来,才有那样伟大的成就。

已往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读《孟子》,往往以为很枯燥乏味,只是为了传统的要求,作教条式的信仰,填鸭式的记诵,或多或少,总存着不是绝对信服的心理。

如果把学力加上年事,再加上对世事的履历和视察,逐步到了年岁老大,才会以为孔孟之学在人道的态度上,简直是有它圣之为圣的原理。

《孟子》最后一章《经心》,这是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孔孟心传,是组成中国文化中心思想之一。这一贯的中心思想,绝对是中国的,是远从五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丝毫外来的学说思想身分。

所以后世特别提出,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历史上有凭据的纪录,是在《尚书·大禹谟》上,其中有帝舜传给大禹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一两千年之后,到了唐宋的阶段,就有所谓的“传心法要”;这是佛学进入中国之前的一千多年,儒道两家还没有离开时的思想。其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得道;那时所谓道的中心,就是“心法”。(《孟子旁通》《孟子与离娄》东方出书社)

03 《大学》

作甚中国人的真精神?

我现在对你们重新提出中国儒家孔子一系的《大学》,对照历代历史的现实演变来讲,是要大家明确,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是仁义博厚,恪守宽容忍让,希望天下人类,真能到达宁静共存的世界,既没有侵占其他国家的利益,更没有压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时也没有自认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

我们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负重的文化基本,也绝不宁愿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压迫,虽然在极端的艰辛危难中,也一定自强高昂,终于做到以德化人,以谦逊相安为志。

原本《大学》原来就有它自己的序次,也可以说原来就有它自己的逻辑系统......不需要朱熹来纠正重编,似乎曾子写作不懂章法,排列颠倒,必须要等千年以后出个“朱大圣人”来修改一番,才使儒家孔门的学问重新增光。这真是中国文化一件怪事,百思不得其解。

《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之道,可说是指示我们对于家庭和社会团体以致政府、政党、公司等等的向导哲学的认识,和向导人的学问修养的目的。(《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书社)

04 《中庸》

《中庸》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内养修身的中心

《中庸》之道偏重于心田得多了,还更严重!同佛家、道家讲修养做功夫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宋明理学家厥后一边是抄袭了道家,一边抄袭了佛家;可是重点都是脱蛹在《中庸》上来的。

凡三十二章《中庸》又《大学》,是中国的道统的中心。纵然佛法没有来,厥后禅宗以致于佛没有传过来,中华民族这个真剖析不会找出来?一样会找出来。因为它自己固有文化里头有,表达的方法差别。

所以孔子,大乘菩萨道,入世的精神。之所以讲其为圣人,明知其不行为而为之——圣人。可是他的修养——中庸,尤其他的孙子继续他的道统,把这个内养之道、修身养性、明心,通通都在《中庸》说完了。

《中庸》就告诉你一个方法——“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由诚到明,由渐修到顿悟;由明到诚,由顿悟以厥后渐修,都可以,两条路最后是一样。那么先要养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最后到至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通智慧都来了。

所以我说《中庸》可以当《金刚经》念,你敲起木鱼念《中庸》,一样的好事无量,求神通得神通,求感应得感应,求圣人得圣人,求啥得啥!山东话:要啥有啥。(一笑)这个《中庸》里头都有了!

所以《中庸》啊,中国文化真正的内养修身的中心。所以希望你们诸位同学,“至诚之道”,百分百地老实去研究。(南怀瑾先生《中庸》讲记)

05 《老子》

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

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包罗近如日本、韩国,远如欧、美,以致于大洋洲的人,亦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了。他们都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老子》很好。”

问他们幸亏那里,也自有一番说辞,或难免拾人牙慧,道前人之所道。但究竟能重视而称誉我们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欣喜的;同时亦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那些一味崇洋媚外,忘记以致排挤自己文化的人,更应该为之赧颜的。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念书很是多,相识得亦较他人深刻而正确,他对道家的学术,就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意思是说,道家的文化思想,包罗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

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规则,每其时代事故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横竖”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不外,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资助人家打晴天下,乐成了,或在私人事业上,资助别人发达,当上了老板,然后自己飘然而去。

世界上谁欠好名贪利?释教劝人们绝对放弃名利,这是做不到的。老子就否则,他只是教人“少私寡欲”,少一点就好了。所以白居易说,名利像匏一样,实在好吃,叫人绝对不要吃是做不到的,可是吃了以后,很有可能会拉肚子的。深懂了黄老之道,那就是“多数食足早宜休”,不要吃得太过了,这就是老子之道在小我私家修养上的基本原则。

老庄之道,起用时,是帝王的最大亦最佳的权谋。庄子在《应帝王篇》上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一个有了道的人,对于帝王向导术,帝王盘算学,那在他不外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已。换言之,一个学道的人,如果只是求为帝王师,志在明白帝王盘算,那是下等的。

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小我私家,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措施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

在近代史上,明朝平宸濠之乱的王阳明,清朝打败太平天国的曾国藩,都是醒目老庄之学,擅用老庄之学,但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作风,如果硬把他们打入儒家,认为他们只知道在那里讲讲理学,打打坐而已,这种看法,不是欺人,即是自欺。

道家并不专主阴谋,误会道家是阴谋家,尤其是误会老庄思想是阴谋之学,是一种最大的错误看法。这是今日研究老庄,必先相识的。

老子的学问其实就是道和德,这是中国上古文化五千年以来的泉源。道是道,德是德。道是讲体,德是讲用。厥后所讲的“仁义”,是道德的支流来的。

有人说,中国文化受了道家老庄思想的故障,使科学没有生长。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看法。真正道家“黄老之学”,尤其是老子思想规模以内,包罗中国已往的医术、药物以致神仙炼丹,许多应用包罗民间的应用,都是从这个规模里来的。

老子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传统,他首先提出来形而上的本体论,即形而下的这一切万有的变化的基础是“道”。这个“道”是什么工具呢?是“心物一元”。

诸子百家中,法家是道家来的,兵家是道家来的,农家是道家来的,一切一切都是道家来的。

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念书人,许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到清朝为止二十六部历史,这种人物并不少,都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同老子《道德经》有绝对的关系。(《老子他说》东方出书社)

06《庄子》

千年以来, 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受《庄子》影响很大

孔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章,以致他们所代表的一切,是周朝齐鲁文化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北方文化系统,具有北方朴实敦朴的气质。

《老子》《庄子》的文章,则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其文字境界潇洒而有韵律,很是空灵、洒脱,文章气势也差别。……一般来说,北方民俗,温柔敦朴,朴实无华。方方正正,顶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生长。而思想高明、空灵优雅的文化,则降生于南方之地。这险些成了一个定律。

千古以来,许多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外貌上都在骂《老子》《庄子》,实际上都在偷偷地学。

《庄子》里头倒有许多提到孔子的地方,外貌上看起来都是在骂孔子,骂得很厉害,实际庄子都是在捧孔子,捧得很厉害。

《庄子》这部书,影响了厥后几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现在。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文学家,每一个思想家,受它的影响都很大。

我们手里拿的《庄子》这本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在学者们的考证中,认为《内篇》真正是庄子写的……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外篇》与《杂篇》。

做天子的帝王之术,军事上的用兵之道等,真正能够运用到《庄子》的,历代每一个大政治家,以致智慧的帝王,智慧的人物,都受了《外篇》的影响。可以说,《外篇》是所有的盘算学的始祖。同时,《外篇》《杂篇》给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的启发也很是大。这个是要特别注意的。(《庄子諵譁》东方出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