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超7成学校完成公办民营转型,十年革新成效如何?

  • 时间:
  • 浏览:12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2010年的学院信托基金革新是英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要革新举措,这项革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引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但实际效果来看,财政治理、校园治理、课本内容把关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文 |李宁

编 | Luna

回望进入21世纪以来的英国教育革新,最重要的一项教育革新就是2010年的学院信托基金革新(Multi-academy trusts,下文简称 MATs) 。这项革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引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院信托基金是由多所学院学校(academy school)配合组成的一个执法实体,由信托基金和董事会治理。学院由英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DfE )直接拨款,不受地方政府控制。学院信托基金获得政府资助后,在学院学校间举行资金分配。其优势在于MATs有权主导教学纲领而不用随着英国国家教育纲领,具有自主招生权,自定人为权和制定聘用制度等。

英国政府第一所实验性的MATs学院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初的目的就是希望资助一些摇摇欲坠的学校(failing school)获得新的重整旗鼓的时机。

凭据英国尺度教育办公室(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对学校的品级评定(Outstanding -良好, Good-良好, Requires improvement -需要革新, Inadequate -不及格),被收纳到MATs学院穹顶之下的学校往往都是体现不佳的弱势学校和偏远学校(socially deprived school),期望通过重组以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育的公正性。

对于革新,总是会有支持和阻挡的声音。

MATs的支持者们认为公立学校学院化以脱离当地教育局的控制,是一次崭新的学校厘革机缘和创新时机,能在诸如人为体系和聘用制度等方面给与学院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和能动性,让他们拥有自主决议权。

阻挡者们则认为MATs这种革新本质上是教育私有化(privatisation)、市场化(marketisation),是小团体(clique)的集权私欲行为,会打破民族制度和破坏当地教育局的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革新会使得招生体系缺乏清晰性和透明度(Less clear and transparent)(Li, 2019)。

英国2010年学院制法案(the Academics Act 2010)的颁布促进了MATs学校的增加,2010年时已有203所中学进入了学院信托基金酿成学院制。2017年的11月份英国教育部统计显示,在6000多所公立学校当中有73%( 4432所)学校进入了差别的MATs信托基金教育团体(DfE, 2018)。

然而,革新的愿望是优美的,但革新从来都不像人们预设的那样完美。随着学院制的蓬勃生长,MATs体制革新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

问题一

大树底下难纳凉

虽然在2010年学院制法案颁布后, MATs学院数量有了快速的增长,但凭据英国教育部的数据,在2016-2017年间,因为缺乏治理履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预算财政分配不均等问题,其中有64所学院学校因为很难治理,同时也不能给学院信托基金带来经济效益和价值,从而被当初接受他们的学院信托基金强制分散和扬弃。

这些被扬弃的学校被称为“孤儿学校/僵尸学校”(orphan/zombie school)。他们企图寻求新的出路来让自己存活下来,但因为这些学校往往都在一些社会资源匮乏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地域,想存活下来很是艰难。

问题二

不透明的招生法式发生教育不公正性

与学院制革新之前相比,由地方教育局治理的学校在招生方面相对来说是比力公正和透明的。可是,MATs学院跳过了当地教育局的统领,招生流程酿成了不具有透明性的“闭门招生会”(close-door admissions arrangement)。

MATs学院往往只招自己旗下学校的学生,有点像我们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先把我自己一个团体的优质资源先录取进来,多余的名额再思量其他学校的生源。这造成了教育不公正性的急剧增长和团体化的教育垄断。

问题三

自由选择课程带来的“过分自由”

由地方政府管控的学校都是需要根据英国教学纲领来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而MATs学院制学校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元素,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制定自己的教学纲领。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许多学校的教育丢掉了对英国精神和本国意识形态的教育,或者说,丢掉了British values的教育。

阻挡者抨击MATs对课程的过分自由选择失去了英国的民主焦点价值观、尊重和忍耐观、小我私家自由观等。Ehren and Perryman (2017)则提到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学院制学校用统一的内定教学纲领和质料,以及团体统一制定的尺度化课程的话,会让许多学校失去自己独占的缔造能力和创新性。

问题四

不稳定的MATs同盟和治理者的治理能力缺失

英国的做事速度和应变能力不高,因此效率总是体现的很滞后。学院制对学院学校的合并重组带来的治理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相应治理政策的缺失,进入学院信托基金的学校因为种种水土不平而随意收支学院同盟的现象并不稀奇,像前文所提到的弱势学校被学院信托基金主动被扬弃的现象也触目皆是。

为相识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重拳出击制定了对应政策,要求进入学院制团体的学院学校都必须坚持七年一贯制,也就是说不管组成学院信托基金的学院学校和谐与否,最早也要在一个七年周期完成之后才气决议退出学院同盟,或者决议将某个学校踢出学院同盟 (Li,2019)。

另外,治理一所学校相对来说较简朴,对学校向导的治理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然而,学院信托基金模式的推行却对学校同盟向导的向导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挑战:要同时协调来自4-6所学院学校的特别有主见和思想的学校向导,治理难度显而易见。而这种难度,体现在财政治理、学校预算分配、人力资源治理、市场部治理等方方面面。

教育的革新在于不停创新和斗胆实验,然而革新的偏向却很难完全根据预想的偏向生长。就像MATs,其革新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信托基金的方式,调动民营信托基金的气力推动弱势学校的生长,可是在实际实施中,却发生了前文提到的种种问题,使得革新的成效大打折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对英国学院信托基金革新的先容,可以给我们的教育革新以启示,让我们在举行革新实验时,更多的预见到革新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完善革新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本文作者:

李宁,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比力教育硕士

文字校对:

张文玉,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治理专业博士

图片泉源于网络

顶思资源库

研究陈诉

专业生长

社群运动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