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降维攻击以及大家为什么不听高级盛行乐

  • 时间:
  • 浏览:341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hey,艾瑞巴迪!

大家是全副武装返回事情岗位了,还是继续宅在家享受体重数字上扬的快乐?

返回事情岗位的小同伴,向你们致以敬意,并请一定要最好须要的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与人保持2米以上、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回家后衣物都要消毒等等。

宅在家的小同伴,请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这样,妈妈数落你的时候就可以有新话题了——

从“什么都不做像头猪!”到“什么都做欠好像头猪!”。

妈妈很辛苦,听听她饶舌一般的数落是不是比中国有嘻哈要嘻哈多了?freestyle火力全开从早到晚不带重复不带脏字句句暴击,什么单押双押是不是弱爆了?

我们爱音乐,爱妈妈,更爱妈妈的音乐才气。

好了,正文开始。

照例在分析本周每位歌手的演唱前,我们先讨论一个和音乐有关的话题。

上周乐评发出后,留言区收到了数百条评论,老师也只管回复了大部门,首先谢谢大家的热情到场,你们是我愿意掏空自己大脑内存分享出来的原因。

有好几条留言都提到了一个相似的问题:

Tia的歌那么“高级”,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身边听的人不多

首先我们得说说什么叫“高级”。

这个居高临下的用词也许会让人以为不适,但我们试着把它明白为能刺激人发生精神层面的愉悦,理性地分析这种“高级感”从何而来。

老师认为主要有两个泉源。

第一是“精致水平”。

精致可以是细密庞大的外在。好比陀飞轮手表,好比摩天大楼,好比需要百人乐团一起演奏的交响乐。

精致也可以是匠心精巧的构想。好比欧亨利的小说,好比浓淡间尽是风物的泼墨山水画,好比用三分钟让人对气势派头、旋律、歌词意象影象深刻的盛行乐。

无论是哪一种“精致”,背后都意味着精彩的创作水平以及——较高的浏览门槛。

就像少少听音乐会的人偶然去一次时不会明白身旁的听众为何突然皱眉,又突然兴奋。

又好比对盛行音乐工业相识较少的听众,不会明白制作人为了让你记着一首歌而花的种种心思:用差别强度、差别音色、差别声场、差别形态重复演绎主旋律而又不乏味,不知不觉敲打着听众的海马区。

一旦我们明白了这种设计感强烈的“精致”,就会发生十足的精神愉悦,这是和创作者高度共识发生的认同与满足,好像在说:

“Hey,我懂你。”

第二是“新鲜水平”。

这一点很好明白。探索是我们在孩童时期就已经有的欲望,我们经常因为听闻、眼见一个新鲜的事物而兴奋不已。

例如花花的粉丝应该会相识他的作曲习惯——先随意选择一组不常见的和弦走向,再在这样另类的走向上谱写流通入耳的旋律。

这是他的歌让人感受独树一帜的原因。当年的周杰伦更是如此。

而老师在和许多制作人共事的历程中,特经常会见到他们为了找到一个特此外音色而今夜难眠,就算壮年脱发也在所不惜。

然而新鲜的另一面是大量“不新鲜”的烘托,否则新鲜自己就没有意义。

对于不常听歌的人来说,整个世界曲库都是新鲜的,任意一首都是让人兴奋的,给个动次打次便能跳起舞来。

而只有量的积累才气让我们听出创作者的习用套路,厌倦平庸之作的乏善可陈。

当我们在冗长的听歌生涯中忽而听到一种新鲜且悦耳的音乐气势派头或一个前所未闻但辨识度高的特别音色,我们自然而然会惊喜、会记着、会精神愉悦。

新鲜事物是人们对自我宇宙陷入单调乏味之焦虑的解药,甚至是追求小我私家价值时赖以标榜的精神武器,好像在说:

“Hey,我纷歧样。”

说回“高级”这件事。“精致水平”或“新鲜水平”都市让我们发生愉悦的“高级感”。

那么为什么我们以为“高级”的盛行乐大部门人不听呢?

原因很简朴,没有共识。

无论浏览能力还是“量”的累积都达不到发生共识的水平。再往下深究成因,老师总结了几点,纷歧定最准确,但可以供大家参考。

1.基础教育的空缺

上一篇中我举过一个“一百作家”和“一万语文老师”的例子。

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对于一个行业普及水平来说,基础教育远比作品更重要。

其实现在的中小学课堂艺术课程比例已经大大增长,家长们也普遍更有造就孩子一门才艺的意识。

可是作为今天主流听歌群体的90后却是被延长的一代人。

音乐、美术以致体育课被攻克是习以为常的事,专业靠谱的社会艺教机构鲜少又昂贵,音乐专业院校盛行音乐专业的空缺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这和什么很像呢?足球。

不知道大家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在操场上踢过足球。老师记得自己中学时代,学校花大手笔把操场草坪培植成了喜人的油油绿茵,今后严禁学生踏足。

学生站在跑道上做早操,踢掉一块草皮要赔上千块。

这样的例子另有许多。

因此大部门人对音乐的浏览还停留在模糊的听觉感受或者歌手的魅力上。

可是在这里老师要多说一句,这是一个遗憾,但不是一个错误。因为教育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奢侈的,需要优先分配给主学科。

网上可以查阅到的2018年公然普查数据:我国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占总人口约12%,高中学历占约15%,初中学历占约34%,小学学历约占28%(含肄业生)。

而这个数据已经比2010年险些整体进步了30%,更早之前可想而知。

如果学校的可分配的教育资源有限,那么诉诸社会培训机构呢?

同样是2018年的普查数据,全国城镇住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三样合在一起占消费支出11.2%,即2924元。

对比之下,大部门都会正规的社会培训机构一年的教育用度约在5000~20000元。

因此,教育资源有限、富足水平不足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基础原因,祖国还需要生长,我们更需要努力。

2.付费意愿的不足无论是细密庞大还是精巧别致的音乐作品,都需要更高质量的出现才足已细细明白其中的妙处。

否则就像糊里糊涂的一锅乱炖,你很难说加了哪一种菜品更有风味。

相信大家用过主流的听歌App都知道,我们想要获取无损质量的音乐是要支付平台会员用度或者购置单曲的。

用度其实不算高,大部门时候付不付费是习惯问题。

还是用数据做一个简朴的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占到海内在线音乐服务市场份额泰半山河的腾讯音乐团体(TME)付用度户占用户总数4.34%。

而在此一年前的2018年第一季度,美国最主流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Spotify付用度户占用户总数到达了约45%。

举个再贴近今天主题的例子,大家看节目是在电视上听着糟糕的电视音响看的,还是用视频App购置会员选择杜比全景声模式看的?

或者直接在听歌App上付费成为会员后选择“SQ”品质聆听?

3.音乐设备的落伍大家平时用什么听歌?

相信耳机是最亲民最常用的听歌设备——即能营造沉醉而开阔的声场空间,又不会打扰到别人。

大家平时有用什么耳机听歌呢?

老师推测有不少人用的是购置手机时附带的耳机。而当我们去购置耳机的时候,大部门人买的是什么耳机呢?

我们来看看某宝上“耳机”类目销量的前三名,月销20万+。

品质粗拙的耳机就算配上最高品质的音乐也会还原成一锅乱炖。

而且越是精致丰满的音乐对于出现能力不足的耳机越是一场灾难,你可以听见种种过载与失真的炸裂或闷响,很难想象有人会享受其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低配耳机只适合听编配简朴、线条集中的音乐。

练声先练耳,会唱先会听。设备会很大水平地影响浏览能力的养成。

除了听歌设备,固然另有制作音乐的软硬件。

犹记得去年早些时候,我问一位游学回来的年轻制作人,你用什么软件做demo?

他说,库乐队。

对,就是每部iPhone里都有的谁人大家用来弹键盘玩的App。

我说,嗯?

他用一种看暮年人的关爱眼神对我说:

要不要教你玩玩?

4.时间尚短,前路还长Last but not least,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今天的盛行音乐起源于美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降生于十九世纪末美国黑人间的布鲁斯(Blues)音乐是其中母胎。

今天我们听到世界盛行音乐最主流的几种类型都脱胎于此,例如节奏布鲁斯(R&B)、爵士(Jazz)、灵魂乐(Soul)、摇滚(Rock and Roll)等等,而且经由长年生长,在这些类型基础上已经延伸、杂交出的种种名堂繁复的子门类。

这些展开说可以写一本百万字的书,就不赘述了。

老师重点想说的是,世界盛行音乐已经生长了凌驾150年。而R&B这个八十岁的“新奇事物”(这个说法1940年月由美国通告牌提出)被内田主楼音乐市场所接受是在什么时候呢?

约莫2000年前后。

所以盛行音乐真正在海内生长才不外20年时间,直到今天依然会被冠上“通俗歌曲”这样不正经的称谓。

我们要解决的融合问题有许多,好比R&B律动中的反拍与切分跳跃等等特征和我们传统音乐中的正拍、规整 的特征以及蕴藉内敛的气质如何并蓄。

再好比,大家有没有以为,许多英文歌一旦唱成了中文歌词,就会有一些变扭,甚至失去了原先灵动流通的特质。

这是因为西欧盛行音乐的演唱方式一定会更贴合起源地母语-英语的咬字习惯。而如那边理好中文咬字在其中的兼容,找到一种即有英文语感又是中文发音的折中方式,是我们需要去探索的难题。

幸而,今天95以致00后的歌手在这方面已经越来越有向好的势头,后面在说刘柏辛时会详细讲到。

好了,总结了以上这些,老师也算从自己的角度回覆了“大家为什么不听高级盛行乐”这个成因多元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说说本周列位歌手们发挥得如何。

| 袁娅维Tia-《不亏不欠》

属于Tia自己原创的《说散就散》,继续了前作的主题思想,烙上了自己的气势派头烙印。

前面说到R&B进入到内田主流音乐市场不外是20年间的事,而在形象端庄唱功规矩的青衣正旦占据主导的审美情况里,能把R&B这样“不端”的进口货唱好的华语女歌手更是少之又少。

第一代的华语R&B天后固然是李玟。

李玟不是最早唱R&B的海内女歌手,却是唱得“范儿”最正,也开天辟地地让这种气势派头拥有国民影响力的第一位女歌手。

我们去听李玟早年的作品,除了制作水平受制于时代而不如当下的作品那样精致,单从演唱而言,放到现在也会是海内R&B女歌手的顶尖水平。

很惋惜在李玟之后,拥有相似水准与影响力的女歌手就断档了,天后宝座也再无接棒人一直到今天。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会说邓紫棋和Tia。

说实话,去年12月两人的新专辑不约而同上架后,我还特地发了一条颇有感喟的朋侪圈:

真是很庆幸乐坛良莠不齐每况愈下的今天,我们依然拥有这样两位有作品质量、有小我私家辨识、有知名度、有缔造力的正直“当打之年”音乐人。

但客观说,两位离成为天后尚有台阶要迈,作品的时代意义、小我私家的艺术修为、舞台的极致魅力以及全民水平的影响力都非旦夕可成,需要极大地努力,也需要一点时运。

说回昨天的演唱自己。

首先从“唱”来说,相较于上一场发声更集中、靠后,声音的芯子和陪同而来的金属感都十分强烈。

这里增补一点,在三年前说到李玟的时候,老师曾经提过她拥有很强的“过电”能力,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她的声音更入麦,更容易被话筒拾取。

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声音里的“芯子”。芯子就像一把尖锐的剑,刺穿阻挡直入脏腑。

而没有芯子的声音更像一根粗大的圆棍,只能大面积地钝击,需要用尽全力才气造成伤害,往往事倍功半。

放在唱歌上,拥有“芯子”的声音会唱得更省力、更入耳,也更有辨识度。

此外,这一场的Tia没有上一场时到高音部门向喉结用力的问题,喉下空间始终保持了开阔。相较于上一场,我们也显着感受到这一场有着更宽阔汹涌声音的气力。

值得增补说的是,这首歌以缄口音作为韵脚,在发力时更容易发生挤压的问题,而Tia处置惩罚得很好。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

从“演”的角度,Tia这一场的演出设计是有问题的。

简朴说,这一首歌从歌名到歌词都陈述的是“我们两不相欠,建议就此别过”的初衷,整首歌的音乐气势派头也是灵动跳跃的。

可以唱得洒脱,可以唱得忧伤,但就是不应唱得苦大仇深。

录音室原曲唱得偏向于忧伤,但口吻中不乏一些自嘲的笑意,从开场即进歌的第一句里就可以听出。

亦或者,这样的歌另有一种更“高级”更艺术化的处置惩罚方式:就是说(唱)得和想得相反,嘴上装着若无其事,心里早已千疮百孔。

这样的处置惩罚方式就要求歌曲演绎地更有条理,从“若无其事”到“尽力掩饰”再到“轰然奔溃”最后“精疲力尽”。

这样的经典例子譬如林宥嘉的《说谎》,歌词唱的“我哪有说谎”,其实句句都在撒谎,最后终于忍不住说出一句广为流传的——

“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这就是歌曲在演绎层面上构想的极精巧之处了。

往小了唱可以,往反了唱更佳,然而Tia偏偏选择了一路往大了唱,全程负担很重,最终唱成了一首大悲大苦的苦情歌,不仅失去了条理感,连音乐中原本的灵动感也大打折扣。

于是最后的高音嘶喊虽然在技术上完成地很不错,从角逐角度看也是收尾前最后博取票数的奋力一击。但从歌曲演绎的角度却很拧巴:

“姐们你都撕心裂肺成这样了,就别劝男朋侪洒脱点啦。”

| MISIA-《骑在银龙的背上》

这一场霓虹国的歌姬真是唱得太好,太好,太好了!!!

我的大脑词库里向来有许多词可以用来形容演唱歌这件事,也会只管挑选最精准的说法来评价每一次的演出。

唯独听完MISIA这一场的演唱,脑海中竟然没有蹦出任何词汇,只有胸口热血涌动,双眼泪如泉涌。

这首中岛美雪原作的歌有着大家更熟悉的中文版本——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相较于中文版歌词的简朴励志,日文版歌词要更极重、更深邃一些。原曲是日剧《五岛医生诊疗所》的主题曲,而“银龙”指得正是医生的手术刀。

我们来看看一段歌词的译文感受一下:

“在那迷茫大海的那一方,有一个受伤的人, 就像仍不会飞的雏鸟般,我叹息着自己的无力。 伤心啊,赶忙化作羽翼吧, 伤痕啊,赶忙酿成罗盘吧。 就像仍不会飞的雏鸟般,我叹息着自己的无力。 在梦想尚未来到之前,昨日只能哆嗦着等候。 明天,我也将登上山崖往龙的足底前去, 高喊着:出发吧! 骑在银龙背上,飞去生命的沙漠, 骑在银龙背上,去蒙受风雨吧。 ”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励志歌曲了,这是一首学医之人怀着济世之心出发的战歌。

你想到了什么?有没有想到今天配景下毅然向疫区进发的勇敢的白衣战士们。

而MISIA的演绎有轻有重,有缓有急。

第一段开始轻轻徐徐地唱着,轻的地方好像在自舐身上伤口,缓的地方好像在痛诉远方磨难。

进入第二段语气变得着急,一句一顿像是在诘责何时启程。

进入最后的热潮部门,歌声里燃烧着无比汹涌的气力,烘托起了“骑在银龙背上”这样绝美的意象:满身银甲的巨龙升腾而起,伏在龙背上的战士剑指前方的画面跃然。

这是“演”上的条理鲜明,折人心肠。

而说到“唱”,上一篇留给老师的听感其实并不太好,虽然有着强大的发声能力,但贯串始终的刚猛喉下音和高位置大哭腔难免给人表达过分之感。

然而这一场里,MISIA充实展现了她技术上细腻如教科书的一面。

好比,稳定自然的胸声。

上一篇有说到,女歌手得胸声者得天下。

一来因为胸声靠训练很难获得,而女生天生有胸声者少之又少。

二来随着音乐制作水平与播放软硬件质量的提高,原先只能出现粗拙高频的通例听歌设备拥有越来越好的低音体现能力,而有着教人舒心陶醉的低音往往更吃香。

相比于大部门女歌手一进入低音区就开始漏气,音准飘渺音色虚无,MISIA的低音胸声稳定、音色丰满、气感适度,有着沉静感人的叙事感。

而到了高音部门,在胸声依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这就更难过了!)高位置腔体打开充实,需要气力时能叠加上精彩的闭合技术,催动喉下气团如火焰般燃烧,为声音输送出源源不停的气力。

如果说把简朴的歌颂得难是一种能力,例如Tia在节目里的许多翻唱,能还原她演唱的歌手并不多,那么——

把难的歌颂简朴是一种更高阶的能力。

这种举重若轻的能力就叫“降维攻击”。今天的MISIA的演唱,如果刨去最后为了照顾中国观众而唱得几句变扭的中文,无论从“唱”还是“演”的角度都堪称完美。

换句话说,无论哪个维度,都可以看成同场年轻歌手们的教学范本。

| 毛不易-《一荤一素》

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在一个带有竞赛性质的歌颂节目里评价毛不易。

从歌自己的角度而言,首先歌词很是棒,意象朴实但形貌不落俗套,家长里短却有着人文情怀。特别是“望着高高的天,走了长长的路”,有着类似“岁月长衣衫薄”的巧妙对比、开阔意境以及深深的无力感。

至于旋律就比力一般了,是我们在某易独立音乐人们的作品当中经常能听到的旋律。类似套路闯出江湖的创作者有许多:

老狼、李健、宋冬野、赵雷、好妹妹等等.....

这就不争议优劣了。

说回唱,毛不易的声音特质是低音音色好听,除此之外在他身上很难找到歌手属性的工具。

所以看完这一场的演出,我有一种感受:

换成配乐诗朗诵是不是效果一样,甚至更佳?

所有问题就在这里了。| 周深-《愿得一心人》

周深的处境很像一个容貌出众颜值倾城的演员。

我们经常会开顽笑说,要求一个颜值极品的演员有演技是奢侈的,卖力帅或美就好了。

可是颜值倾城的人常有,颜艺俱佳、演出生涯久远的人却是罕有的,侍靓逞凶大多只逞得了一时。

万分希望周同学能在漫天赞誉中岑寂分辨,把停留在“声音好听”、“音色好美”之类的浅层夸奖放在一边,想一想如何真正地把一首歌颂好。

可能说得有点重,但我们这行,在夸赞中着迷陨落的新星看得太多了。

这首《愿得一心人》,声音依旧很动听,但唱得却有失水准。

例如明显静水流深的一首歌,娓娓道来,徐徐流淌,为何要在“直到与你相认”这一句的“认”字上毫无原理地突然发力?

这一下不仅全然击碎了原先流通的美感、袒露了声音的断层,还拆散了原本完整的词组——如果以为“与你相认”是一个要感动人的点,至少该把这几个字或者至少“相认”两个字都重唱吧。

这就是处置惩罚歌曲的履历问题了。

此外,上一篇说到的咬字问题依然存在,可能是到场《声入人心》有些被带偏的原因,这一首歌当中周深依旧有口型包圆了咬字的现象。

尤其在第二段副歌当中,抬软腭行动显着,并在最热潮处亮出了一个紧张而单薄的长音呐喊。

这一句如果是一位女歌手唱的,是要减分的。

幸好是一位男歌手,大家因为惊讶而会更宽容一些。

对于前面说的咬字问题,其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这样一首如泣如诉的歌如果没有贴近的生活的细腻语感,会失去不少感人的色彩。

另外另有口吻选择的问题。

这首歌在讲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或许就是情人突然离去,主角刻意哪怕风雪半生来寻找,也要直到再相认。

如果你是主角,你会用怎么样的口吻讲这个故事呢?

我想,除了情人离去的悲怆,另有倾尽半生的决绝与终将再相认的希冀。

还是以“直到与你相认”那一句,以及后面“细数晨晨昏昏”云云一整段,想象着如此优美的场景,是不是不要发力呐喊,不要悲悲切切,而是口吻更温暖更怀揣期盼一些好呢?

这也是处置惩罚歌曲的履历问题。

最后,在每次进入高音唱句前,周深都市有一个发力前的顿挫,像是一种声音状态上的准备。这个习惯类似于林志炫。

但这不是一个好习惯,这会降低的咬字速率,如果遇到一首快节奏的高音歌曲,就会跟不上律动。

讲到这里,也要说一个周深除了上篇提及的”声芯“和“气声“的优点之外,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现代化的地方——

尾音的空气声。

大家可以仔细听他弱唱时句尾时的处置惩罚,很好地推行了气息“先行后停”的准则,声已断,气还留,而且形成了空气震荡声,就一个没有声音的颤音。

这种处置惩罚,很是“高级”。

| 徐佳莹-《对的时间点》

Lala值得专门用一篇文章写写她,在险些每个层面上,她都是所有开始学唱歌的女生值得模拟并可以触摸到的样子。

所以这里就不展开多说了。只提两点:

1.如果要在一首歌中穿插其他歌曲作为彩蛋升华主题,而且不破坏原歌曲的完整性,那么这一首的改编可以作为模范。

《遇见》的旋律在间奏响起,浅浅淡淡地呼应着歌曲的名字——在对的时间点就能遇见。而《遇见》的歌声在末尾泛起,好像一段故事了揭晓大了局一般让人痛快酣畅而放心。

2.前面一直在讨论歌曲口吻的问题,徐佳莹又做一次示范。

什么样的画面最感人?

哭着笑,笑着哭。

什么样的口吻最感人?

用充满希望的口吻唱一段教人遗憾的故事。

比起一个哀怨的伤心之人,一个坚强的伤心之人更教人心疼。而这样的歌曲最有疗伤止痛的功效。

| 华晨宇-《斗牛》

关于花花的争议,在上一篇的留言区里最为猛烈。

喜欢他的人谓之才气与个性,不喜欢他的人谓之离奇与重复。

甚至有人总结出了属于华晨宇的演出套路,几分几秒低头,几分几秒抽动手指,几分几秒发力嘶喊等等。

虽人恶意十足,但有一些原理。

花花简直有属于他自己擅长的作曲思维和演出套路。例如:

色彩阴郁的和弦走向、主旋律间加入吟唱、大段rap以一句高音嘶吼末端、使用舞台灯光升华演出情境等等。

老师想先说说这个所谓的“重复”,是好还是欠好。

歌手需不需要重复?

固然需要!

重复是加深观众印象、让自己辨识度形成的重要手段,一个今天爆裂朋克明天温柔民谣的歌手,没人会记得住他的面目。

重复是提高自身修为的须要途径。一首歌颂一千遍会比唱一百遍更有心得,一种模式玩一千次会比玩一百次越发熟练。

重复的历程当中原来也在不停总结、修整、发展。在一条路径上走精走深的人往往比在多条路径上往返跳跃的人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而万物皆有双刃剑,“重复”这件事的痛点在——

能不能在重复当中形成极致的气势派头化,好比Michael Jackson,好比张国荣。

到今天有许多人模拟MJ模拟地很乐成,可是再回首MJ生前的演出视频时,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教人窒息的、难以相比的演出魅力。

这种气势派头化会形成一个大家争相模仿的尺度,而缔造这种气势派头的歌手会因为自己就是这个尺度的全部从而永远站在尺度的顶端。

要到达这一高度,仅仅依靠设计繁复的外在行动(例如曲风、肢体、心情、灯光等等)是不够。因为外在行动很容易就会被效仿、更替。

驱动这种气势派头化形成的往往是具有高度艺术修为的精神内核,是小我私家生命与艺术生命并轨合一的效果。

这说起来就比力庞大了。通俗地说,花花的重复绝不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代表他以后不会做得更好,只是下一步,要想一想怎么把外在的重复内核化、气势派头化,从而到达更上一季的境界。

说回到本场演出,演出和上一场一样精彩。讲几个有意思的点:

1.花花的歌,歌词经常让人乍一听云里雾里,但却有能引发遐思的充满哲学意味的既定情景。

例如这一场的斗牛。

我很喜欢的木心先生曾有段文字:

“那血淋淋的祭奉,什么意思呢,天神要这鲜红的跳动的心脏做什么——人类对太奇怪的事,会不以为奇怪。”

我想《斗牛》或许要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很奇怪,人刺死了牛要欢呼,牛撞死了人也要欢呼,平白无故招惹一头牛,然后杀了它或被它杀死,这是什么失常又荒唐的事呢?

歌词里有一句学牛叫的“Mer~”,隐隐约约,我总以为自己听到的是:

Mercy。

2.花花的声音状态并欠好,毛糙感很强,高音有显着的修整痕迹,连带rap部门原本有极强熏染力的低音这次颗粒感也没有过往清晰。

他所惯长的这类迷幻摇滚色彩歌曲大多需要比力极限的演出状态和声音表达,希望好好休养恢复,保证后面场次的发挥。

3.Bridge部门的恢弘弦乐很是有史诗气质,甚至一度让我想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

| 萧敬腾-《那女孩对我说》

整体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失误的演出。

首先这首歌的选曲就很有问题。

这是一首音域跨度只有约莫1个八度的歌,最高音只是在G4碰了一下。

对比之下,而萧敬腾上一场《皮囊》跨度近3个八度,最高音到了惊人的B5。

换句话说,这是一首不适合往大了唱的歌,娓娓道来的方式也许更适合。但现场磅礴的弦乐又让萧敬腾不得不往大了处置惩罚。

对于萧敬腾这样擅长高音区的歌手而言,中低音区的发力显然不是他的擅长。于是整首歌充满了有劲使不上的憋屈和挣扎。

挣扎的效果是——最厥后了一段即兴的爬音强行升华,留下了一个后期都修不掉的走音和破音。

其次是唱上的失误。

适才说的破音就不提了,这是一个最肉耳可闻的减分项。

问题主要集中在律动和咬字上。

副歌的律动始终和乐队和得欠好。我们行内有一种看歌手乐感的说法:

三流歌手随着伴奏唱;二流歌手和着伴奏唱;一流歌手带着伴奏唱。

今天的MISIA和徐佳莹都有显着的“带着”伴奏唱的感受。而萧敬腾在这首歌里更像是在随着伴奏唱,有几处显着的拖慢导致听感上很拧巴。

而在咬字上,只要是口音的问题。

例如“那女孩对我缩”这样平翘不分的情况有许多,有一些口音能够成为小我私家的语感特点,好比莫文蔚的口音就很有特色。而有些口音问题会让人出戏。

|刘柏辛-《Manta》

最后我们简朴说说这位勇敢奇袭华晨宇的奇少女。

我很浏览女人,倒不是因为她唱得自己有多好,而是她很是有一个95后新生代歌手该有的样子!

她登场的时候的冷面、自信,她的极西欧化的urban意味的音乐气势派头,都好像告诉着舞台下和屏幕前的人们:

这才是新一代的歌手。

他/她们有着强烈的个性,不谄媚舞台,不讨好听众。他们的音乐具有着电声乐器时代的全部特征,科技感的音色,电子化的编曲,快节奏的律动,无意义但有意思的声音(好比开场的“emmm”)以及直抒胸臆的表达。

这些特质都很对年轻人尤其是都会年轻人的胃口:生活节奏快,没时间浪费。我想讲就讲,你爱听不听。

以致,前文中提到的中文咬字与世界曲风的融合,小刘同学都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示例,说得好玩一些,就是:

把中文韵脚唱得像英文,但能听得出还是中文,淘气的,酷酷的。

总得来说,刘柏辛同学的泛起让我看到了95后音乐人与前辈截然差别的样子、更国家化的样子,甚至她在舞台上的台风和一些行动都很像Beyonce。

前途可期!

写在最后,在纵观整期节目之后,除了唱之外另有一个比上期显著改善的地方,那就是:

大家终于不穿着夸诞醒目的衣服唱着深情款款的歌了!

这一期的服装选择显着与歌曲搭调了许多,至少没什么违和,可喜可喜。

最后老例子,老师把自己心目中本周演出的综合排名列一下:1.MISIA(对于其他歌手而言横跨一个维度)2.徐佳莹、刘柏辛(演出惊艳)3.袁娅维、华晨宇(演出完整)4.周深(有遗憾)5.萧敬腾(有显着失误)

毛不易还是不放在其中横向比力。

接待在楼下留言区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哦,我会只管回复。可是我们约法三章,有两种留言不希望泛起哦:

1.对歌手人身攻击的,尤其是性别攻击的。攻击性别,只能说明你的艺术浏览水平停留在生理层面,我们很难聊得下去。

2.污言秽语口吐芬芳的。有话好好讲,说脏话小心老师告诉你妈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