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惨遭差评,学生排挤网课,老师和家长做错了什么?

  • 时间:
  • 浏览:115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志成城 共克时艰

疫情之下,全国各地延迟开学,师生们留在家里,停课不停学。然而,湖北襄阳的一名初中生冒充教学副校长,通过QQ通知物理老师遣散了网课群,而作为网络授课的主要平台,钉钉App也惨遭学生党差评,面临下架风险。老师和家长领导和督促学生上网课都是为学生提供资助的行为,为什么会遭到学生党的抵制?面临眼下的“超长假期”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资助学生?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教授宋振韶从专业角度为大家释疑,希望能对困窘中的老师和家长有所资助。

从钉钉App惨遭差评和学生冒充副校长通知遣散网课群等事件来看,资助人不是一件简朴的事,有美意不见得就有好的效果。中国有句古话叫“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比力僵化,则心与心之间的路是不通的,那么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效。所以要想真正地资助孩子,首先要修通关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架起来了,我们才气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常见的四种错误资助行为

要想真正地资助孩子,首先要相识哪些行为是倒霉于资助孩子的,绕开这些行为,才可能获得正向效果。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四种常见的错误资助行为。

第一,威胁式的资助。有些老师和家长很喜欢说“如果你不……我就会……”,殊不知这种威胁的手段经常会让孩子感应焦虑、紧张、畏惧,而且会使孩子养成用他律的方式来行为处事的习惯,当没有他人的管制时,孩子就会因为失去约束而肆无忌惮。所以,老师和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能过分用力,以免使孩子形成他律的归因气势派头。

第二,行贿式的资助。好比说,“如果你学习,我就会给你买什么”,这种行贿的坏处就是很是完美的用物质欲取代了孩子的求知欲。如果没有了物质的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因此也就丧失了。

第三,讨好式的资助。有些家长在孩子眼前体现得任劳任怨,而且经常说“都是为了你,我放弃了什么,牺牲了什么”。这种讨好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应忸怩,有负罪感,倒霉于孩子自主念头的造就。另有的家长就会告诉孩子“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学习好就行”,不允许孩子到场家庭的建设,就即是削弱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资格,从而失去训练负担责任的能力。

第四,精神控制。对孩子的贬低,人格的攻击和羞辱,都是一种精神控制。“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理你”也是对孩子的精神伤害和精神荼毒。

爱包罗四个最焦点的要素

《爱的艺术》一书的作者弗洛姆提出,爱的焦点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爱包罗四个最焦点的要素。

第一是体贴。在我国古代,一到冬天,许多妻子会给自己戍守边关的丈夫做棉衣,这就是体贴;第二是责任。对体贴的工具负有责任,而不是放手不管;第三是尊重。尊重的寄义就是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的需要、感受和思想;第四是相识。好比,许多怙恃特别反感孩子玩游戏,可是你有没有相识过孩子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相识孩子跟什么人交流,看什么书,喜欢吃什么工具?爱就体现在这些微小的相识上。

所以在弗洛姆看来,爱的焦点要素是体贴和责任,如果没有尊重和相识,我们对孩子的爱就可能会酿成支配或占有。而真正的资助,就像真正的爱一样,有体贴,有责任,有尊重,有相识。

当老师和家长真正把这四个要素落实到日常行动当中,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关系改善了,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影响。学习的真正责任在于孩子自己。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真正的爱,给孩子提供发展的动力。

自我决议理论对激励学生的启示

需要提醒的是,“界线”是资助的关键。现实当中,当我们在处置惩罚和孩子关系的时候,经常会跨越人与人之间的界线。界线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更好地掩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可连续地康健生长。就如森林或者草原上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尊重界线一方面能保证自己的基本利益,其次它也是相互宁静相处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把界线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相识一个经典的理论,叫自我决议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认为,人要想完整地生长出自我,需要满足3种基本的内在需要。

第一是自主的需要,即掌控自己生命和行为的内在需要。当一小我私家的自主需要被侵犯的时候,就会发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在学习中,要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我们就需要允许学生到场到学习计划的制订中。学习原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是当我们过分地严厉,错误地资助孩子时,就会让孩子的自主性遭受攻击,从而以为学习是老师和怙恃的事。

第二是关系需要,即人们需要归属感和与他人建设联络的一种基本需要。这种需要满足了,那么他的自我发展会更有气力。

第三是胜任需要,即生长能力和获得成就感的需要。作为家长和西席要以勉励和肯定为主,不能过多品评。

自我决议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孩子这三种基本需要获得满足,那么他的学习动力、心态和心理康健水平,就会获得很好的保证。

怎么做会让资助更有效

如何详细地资助学生呢?心理学家Gerard Egan所作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the skilled helper)》一书先容了一个很是实用的助人模型。他把我们对学生的资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明确孩子的现状是什么。在这种现状内里,我们有没有新的看法去审视当前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最看重的价值是什么,知道自己在那里,要从那里出发。

第二阶段是要基于现状,思量所有的可能性,将种种可能性枚举出来,然后在这些可能性内里找到最可行的路径和最适合自己的偏向,制定一个目的。

第三阶段,作为家长和西席,可以资助学生针对已经定好的目的,设计制定行动计谋。

那么,怎么做会让资助更有效呢?

第一,明白学生压力下的反映。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学生在家里会焦虑、急躁,同时也会消沉。作为家长和西席,我们需要包容明白,允许学生有这些负面的情绪。也要允许孩子表达,倾听他的压力,给他明白和支持。

第二,要学会与孩子有效相同。少用评价、比力和指责类的语言,类似“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人家都在很是努力地学习”,这会让孩子反感,从而适得其反。

第三,为了让我们的资助更有效,需要注意,我们应该经常提供的是心理支持,经常问问“我做什么对你是有资助的”,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用自己的方式资助孩子。

最后,家长和西席可以激励和影响学生,但不能过高地期待和要求学生改变。模范不是影响他人的主要因素而是唯一因素。所以,作为西席和家长,我们要学会尽可能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模范,而不是一味地推动和督促。

本报记者高艳坤整理

支持,请点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