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叫来家长一顿狂训,没想到对方是心理学家

  • 时间:
  • 浏览:32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我这人笑点很高的,但这个讲育儿的民众号会让我在忍俊不禁后有点思考。

——小7妈

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顿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想想都很刺激呢!

作为一名戏精,哦不,严谨的老母亲,我早已在心里把这场景彩排了八百遍。

究竟我是坐拥一只曾经很像学渣、未来也不知道会不会渣、现在相当难以控制的老二的人啊!

所以粉丝宝宝转发的一段视频乐成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完我总结出两点:

一,人生而平等,渣娃生而随机,心理学家也逃脱不了普通老父亲的运气;

二,一小我私家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专业书和分析过的人,纵然当了老父亲,心理学家挨完训的反映也是清新脱俗的。

列位老父老母们,就让我们一起点开视频,享受一个疗程的脱俗体验吧!

视频中的贺岭峰是海内知名心理学家,现任上海政治学院心理系主任、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考评员、多家心理培训机构培训员,著有多良心理学专著,娶有一妻,育有一女。

一天贺专家正笃志事情,突然接到女儿数学老师语气不善来势汹汹的电话,一刻不敢怠慢,请了假就直奔学校,“一路上心田很忐忑”,那是一种连心理学家也无法控制的忐忑没错了。

到了学校,老师劈头就问:“你们家长是不是以为生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教育的事全部推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啊?”

贺老父亲坐卧不宁,唯唯诺诺:“不是不是,我们家长有责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老师一声冷笑,连发三问:“孩子的作业是你签字吗?”“签字的时候检查了吗?”“检查了为什么同一道题错了四遍?”

最后白眼一翻,发出致命一击:“怎么做家长的啊?!”

贺老父亲被批得体无完肤,带着连心理学家也无法摆平的不爽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家后自尊心创伤后应激障碍发作,谁也不理,抱着饭碗笃志苦吃。

一旁感受情况不妙的女儿弱弱地问:“老师把你叫去说了什么?”

这时候贺老父亲显示出了一位心理学家应有的专业素养,迅速整理了心情,编写了剧本,回覆道:

“老师说你最近的考试,数学的卷面显着比以前整洁多了,通过这件事情看出你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规矩了,希望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多验算,这样结果才气提高。”

事后他解释道:

数学老师为什么训我?因为她心情欠好。小学数学就那么点工具,没什么庞大的,所以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直到遇见了我女儿。

那么简朴的题教了四遍还不会,自尊心受到了强烈攻击,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不知道她训完我之后是开心了还是更不开心了,总之我是不开心了。

如果我回来再把我女儿训一通,那我跟谁人数学老师有什么区别?那只是宣泄我的情绪,和我的女儿没有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女儿的那道数学题,跟我也没什么关系。

我才不去管那道数学题呢,数学老师都讲不明确,我心理学老师怎么能批注白?

你想我的情绪为什么欠好?因为我以为自己还挺了不起的,如果我是一个农民工,好不容易把女儿送到这样的学校,没准我走的时候还挺开心的,老师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所以老师的情绪是她的问题,我的情绪是我的问题,这些都和我女儿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不训我女儿?因为我以为,一小我私家有什么资格让人喊你爸爸妈妈,你总得帮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把你训一下,你回过头来再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这些就是做怙恃应该蒙受的工具。你的问题由你自己来消化,不要把它转移到孩子身上。就是一个情绪处置惩罚的问题,跟那道题没几多关系,不是说你生机把她骂一顿,那道题就会了。

另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跟我女儿的关系,怎么会因为外人说几句坏话就被破坏呢?

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和我女儿的关系。我绝不做老师在家庭中的署理人,也绝不做家庭西席。

短短四分钟,信息量庞大。

首先亮瞎我双眼的是老师的语气和台词,和本人三十年前的小学老师竟然一毛一样!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三十年都够河东河西耍一遍了啊朋侪!

老师的说话水平保持得如此稳定,敢情这么多年我们的GDP都白增长了哈?

照说我们中国人是最擅长话术的,讲求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给人留情面,给己留余地。

可是似乎全国最不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界,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学生说话,也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家长说话,一开口就是阴阳怪气,讥笑挖苦。

奇了怪了,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搁在三十年前,问题倒也不大,因为那时候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教书先生有着无条件的敬重和信任,挨点训没准还受宠若惊,感受获得了老师的重视。

如今这一届家长可不得了,学霸精英卧虎藏龙,搞欠好某老师念书时就是曾经被某家长碾压得一塌糊涂的手下败将。

所以事情就尴尬了,把家长拎到学校一顿训,请问这位老师要凭怎样的资格和态度?

仅仅因为人家孩子在你手上,你是刀俎人是鱼肉?

贺心理学家的不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他自己也直言不讳,之所以有情绪问题是因为以为自己还挺了不起的,潜台词是他本人学识身份职位成就都远超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也就是碍于家长的身份,忍气吞声挨完了这顿训。

更深的潜台词是,你一个自我感受良好的小学数学老师,既没有本事把每个学生都教会,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说服我,训家长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可悲又可恨。

这种不爽的情绪甚至令他把老师直接放在了对立面,视为蓄意破坏亲子关系的“说坏话的外人”。

我只想说,在我认识的家长中,这种傲娇的品种不乏少数。谁还没读过名校了,谁还不是个精英了,谁的教育理论少学了,要不是老师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谁稀得去学校挨那顿训了?!

我同情挨训的家长,但也同情老师。

将心比心,我不相信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神和家长说那么多话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责任心,没有希望这个孩子进步的强烈的主观意愿,他基础连情绪都不必有好吗?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饭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横竖班里不缺学霸,不缺把他当做好老师的人。

老师原本应该是家长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什么时候酿成亲子关系同仇敌忾的工具了?

因为欠好好说话。

居高临下的态度,劈头盖脸的斥责,分分钟就把对方的脸踩在了水泥地上使劲摩擦,对方心有不悦如何诚服?

更因为没有专业的姿态。

大动干戈把家长请到学校,整个谈话内容却毫无营养,既说不清孩子一道题重复做差池的原因,又给不了家长切实有用的建议,这让家长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

也难怪贺心理学家会把这次谈话看成是老师对自己无能的恼怒以及简朴的情绪发泄了。

在我的印象里,德国人或许是全世界最耿直最不会说话的,但很是令人惊讶的是,似乎最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领域。

我所接触过的德国老师,无一不是谈天妙手,专业水平令人叹服。

小米米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抢玩具打人被投诉,老母亲内疚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老师是这样跟我谈话的:

这是个很特此外孩子,相当有主见,一旦认定目的就会奋不顾身,努力抗争,永不放弃。

这就是她的个性。个性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会促进她获得乐成,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我们不必去改变她的个性,但需要帮她解决问题。

现在她争抢打人,很大水平上是因为还不会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不明白协商,也不知道如那边理自己的恼怒,我们应该教会她。

谈话后不久,幼儿园就开展了“不用拳头说话”的主题运动,教孩子们如何分辨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以宁静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工具,以及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如何应对。

事后老师把运动的内容整理成一份“告家长信”,内里附有给家长的N条建议,以供家长参考配合。

一波教科书级的操作令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这么多年和德国老师打交道的历程中,我总结出了他们的谈话“套路”:

开场白一定是赞美孩子,做好铺垫;

然后坦陈问题,客观分析;

最后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始至终就事论事,不掺杂小我私家情绪。

定居德国的华人家庭精英辈出,高学历家长触目皆是,但很少听说谁在和老师的谈话中结下梁子,质疑他们的专业,轻视他们的素质。

因为德国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心理学是他们的必修课程。

他们的洞察能力、共情能力、相同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和中国老师相比,高下立见。

中国明白心理学的老师不多,明白心理学的家长就更少了。

身为心理学专家的贺老父亲和女儿的那番对话同样堪称教科书级别。

岑寂克制,先以卷面整洁来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提出多审题、多验算的的建议。先抚慰再勉励,不得不说,干得漂亮!

这是普通家长很难作出的机智反映。

这位实战履历富厚的专业人士,在被负面情绪缠绕的情况下仍然清醒地意识到,老师的情绪问题已经通报给自己,而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再通报给孩子,如果这样做了,水平就和老师这只心理学菜鸟降到一个维度去了。

想要解决问题,先要解决情绪,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带着情绪的老师不仅得不抵家长的支持,还会招来家长的怨怼。

带着情绪的家长不仅促进不了孩子的学习,还会直接伤害亲子关系。

而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焦点,是怙恃和孩子之间唯一的纽带。

把维护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是这位专家最充满智慧的看法,也是整个视频的英华。

最近刷屏的“母亲病危,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事件,就是一个令人心惊和警醒的反面课本。

当事人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背后,是几多不行言说的痛和伤?

失联北大博士后回应家人

如果亲子关系崩塌,我们不辞劳怨尽心尽力为孩子一手铺就的美丽前程到底另有什么意义?

孩子的成就是无数个零,而亲子关系是前面谁人一。

没有前面谁人一,后面再多的零也是白费。

就这一点看,贺老父亲不行谓不通透。

他那段为人怙恃须要时要为孩子“扛一扛”的表述也十分感人。

有人遮风挡雨、被人温柔守护的孩子有多幸福?也许你无法想象。

在我儿时的影象里,班上的男生经常会被老师请家长,老师前面训完家长家长转身把孩子一顿胖揍险些成了流水线操作,司空见惯。

我只见过一次破例。

那次大兄弟因为没有送礼淘气作怪,被某老师拎到办公室体罚,罚到兴头上老师还掐指一算,咒骂断言他未来不会有前程。

还嫌不外瘾,一定要请他妈谈话。

于是大兄弟的妈来了,气场一米八往办公室一站,指着老师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说:你!不!配!当!老!师!

然后在吃瓜群众震惊的眼光中,带着大兄弟扬长而去。

厥后你们都知道了,大兄弟成了我兄弟,大兄弟的妈成了我婆婆。

我婆婆在我认识的人中情商排名Top 3,我从未见过她与人正面冲突。

而大兄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为数不多自带幸福感的人间尤物。

有一种不解之谜,叫做兄弟你为啥这么开心。

重视关系、解决情绪,这位心理学家已经做得相当完美。

要说另有什么不足,我体内的经济学家决议出来走两步。

我们学经济的一向务实,不管绕多大的圈子最终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一个项目做砸了,KPI泡汤了,你跟我说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一家人最重要是整整齐齐。

好的,我以为你说得很对,我接受。

但我们开开心心整整齐齐是为了把下一个项目做好,完成下一个KPI。

只有最终的乐成,才气让我们真正地开心,恒久地整齐。

所以一道题四遍还做差池,咱还是解决一下吧。

一个孩子天天被老师数落,充满挫败感,能对亲子关系有利?

就像伉俪有一方怀才不遇闷闷不乐,伉俪关系能好到那里去?

老师没措施教会所有的学生,未必是他的水平问题,可能是学生太多,实在无法面面俱到。

家长才是最相识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有足够时间帮孩子查缺补漏的人。

小学数学就那点工具,非要说自己教不了,岂非当年考了个假的高考?

什么坚决不做老师在家庭里的代言人,坚决不做家庭西席,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念头还是不要了吧。老师不懂事,咱也随着不懂事?

要知道,资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啊!

为人怙恃,除了须要时为孩子“扛一扛”,也要在须要时托孩子一把。

心理学家卖力解决情绪,经济学家卖力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完美的组合。

这年头当怙恃需要双学位了,请努力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