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保护长江,是生态课题更是发展课题

  • 时间:
  • 浏览:195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 吴江海

近日,三则与长江相关的新闻引发关注:一是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科学家证实“中国最大淡水鱼”长江白鲟已灭绝,新年伊始,“长江白鲟没有进入2020年”的消息登上网络热搜。二是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三是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白鲟作为长江的一种特有鱼类,历经一亿五千万年的沧海桑田,最终还是从地球上灭绝,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长江生物保护的紧迫性。事实上,当下的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可喜的是,千呼万唤的长江保护法律草案终于亮相,有望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十年禁渔将为长江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足够时间,有望破解长江“无鱼”的困境。

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水生生物高达4000多种。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多种类型的生态元素,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地。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长江的生态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事关中国发展大局,既是生态课题,更是发展课题。

保护长江应坚持生态优先,共抓大保护,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让绿色成为长江的底色。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重点整治滥捞滥捕、沿岸开发、环境污染、填土挖沙等突出问题,腾退岸线、拆除非法码头、清退污染企业。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在水里,根子在陆地,应坚持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持和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修复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沿江工业布局,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化、工业园区化和生活低碳化,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长江流域东西横贯11个省市,南北辐辏数百条支流,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当计长远利、算整体账,坚持协调发展、合力攻坚,强化上下游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守护长江生物基因库。

保护长江应坚持绿色发展,不搞大开发,把生态理念贯彻落实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中,以创新提升发展的成色。保护不仅仅意味着生态修复、休养生息,从增加生态空间、激发发展活力的角度看,保护本身就是发展。因此,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破除以砍伐树林换取短期利益的“木头财政”、“化工锁江”等传统路径依赖,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导致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失衡。坚持绿色发展,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一手做减法破除旧动能,一手做加法发展新产业,腾笼换鸟实现动能转换,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创新发展驱动带。坚持协调发展,健全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全域贯通、要素流动互补余缺、产业集群前后关联,探索横向补偿机制、产业和资源跨地区转移、跨区域构建“飞地经济”等合作模式,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态环境是人类和大自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素,也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长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绵延6300多公里的大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020年,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一定会迎来“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的美好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