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言:科学理性防疫,帮公众戴好“心理口罩”

  • 时间:
  • 浏览:20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突如其来的疫情,正考验着我们的防控能力,同样也考验着公众的情绪和认知。

抢蔬菜、囤口罩、抢双黄连口服液……这些行为,反映出的是公众对于疫情的过度忧虑。而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非理性的恐慌与焦虑情绪的泛滥。

因此,当下需要关注的,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人群及密切接触者等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焦虑、紧张、过度的工作压力给一线医务人员带来的心理压力;部分长时间宅在家里的公众出现不良心态、作息混乱、过度恐慌焦虑的情绪等等。

抗击疫情,从“心”开始。眼下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帮助公众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对待疫情,还需要相关单位和组织适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个人心理防护。

为各类病例群体消除过度恐慌的心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还在上升,正等待结果的疑似病例,与确诊、疑似患者及返乡疫区亲友密切接触而被暂时隔离的人群,此刻他们也正在和病毒作斗争,不难想象他们正承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每天面对封闭的环境,他们也最容易感到焦虑、孤独与恐惧。

对于这一群体,除了给予科学的救治之外,还积极帮助他们对疾病保持正确的认识,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毕竟,身体逐渐康复才是最大的免疫力。

为一线抗疫人员放松疲劳紧张的神经。自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是最先直接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在高强度工作下,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新发传染病传播规律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给这一群体带来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作为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一线医务工作者每天要层层穿戴防护装备,最直接最密切地接触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大,压力更大,很容易产生疲劳紧张的情绪。尤其是面对患者及其家属那种对生命渴望而近乎乞求的眼神,这些都是无形且巨大的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倾听与疏导。他们在生活区也处于隔离状态,可以寻找一些适宜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还可以与同事们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共同纾解压力。

为居家普通公众舒缓焦虑不安的情绪。对于大部分宅在家里的普通公众来说,面对新发传染病的未知,同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担心与害怕。

例如,有相当一部分人,只因为看到了病毒会“人传人”,从除夕开始就在家呆着,而且连大门都没开过,认为“外面的空气中全是病毒”。实际上,这些完全封闭的心理情绪,也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专家目前也只是提醒我们减少外出的次数,不去人群聚集区,而适当的外出,也能缓解这种情绪。

同时,公众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通过网络沟通交流,舒缓不良情绪;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疾病的准确、权威信息以及相关防控知识;如真的有必要,要及时拨打热线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此外,千万不能忽略一个“过于淡定”的群体。尽管疫情传播的压力很大,这一类人群仍表现的相当淡定:非常不以为然,出门不愿意佩戴口罩。前几天,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个段子说,平时劝你保健又养生的七大姑八大姨,病毒来了,他们反而不怕了,口罩坚决不戴,这不是“心大”,这是一种固执。对于这一类人群,作为亲友,此时一定要有耐心,让他们多看新闻,消除麻痹大意的思想,对疫情作全面深刻的了解

当下,从对口罩、消毒水等各种防疫物资的渴望,到心理压力的疏导,公众在全民抗击疫情背景下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层面目前已经出台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原则,安徽省也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建了心理救援医疗队并开设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提供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服务,希望这些好的措施都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疫情还在发展,抗击疫情丝毫不能松懈。作为抗击疫情的各类群体,对于疾病和疫情的认知都要科学全面,减轻对未知的恐惧,摆脱负面情绪,注入正能量。

非常时期,我们既要抗击病毒,也要战胜恐慌情绪,科学理性防控疫情,为公众带好“心理口罩”,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伤害,为抗击疫情取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作者 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