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地抗疫”日记——来自援助湖北医护人员的日常

  • 时间:
  • 浏览:210
  • 来源:世界杯买球盘口网址app

中国十七冶集团  王静

1月27日下午2时30分,来自中国十七冶集团下属的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静随同马鞍山市首批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4名医护人员前往合肥,与安徽省其他186名医护人员会合后连夜奔赴武汉。王静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担任重症医学科护士长10年,在重症监护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曾获2014年度马鞍山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护士长、2015年度马鞍山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2017年度马鞍山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护士长、2018年度马鞍山市十佳护士长等荣誉。当得知安徽省要组派支援湖北医疗队,需要重症医学护士参加医疗救助,王静主动请缨。

抗击疫情,守护平安。此时此刻,王静正与数万医护工作者一同忙碌在湖北抗疫一线,正扮演者那个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新时代英雄!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王静与我们一同分享了属于她的“抗疫”历程。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武汉,阴

凌晨到武汉,刚参加完培训,明天上战场,面对疫情,心中忐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自己现在心情。很久没写日记了,格式忘记差不多,提笔的手有些颤抖。

大年初二,下午3点半医院接到通知,5点上报安徽省驰援武汉医疗队重症护理人员名单,随时待命。疫情就是命令,我主动报名了,谁叫我是共产党员,谁叫我是护士长。当我把决定告诉家人时,担心和顾虑接踵而至,爱人调侃我什么事爱冲前面。

是的,2003年“非典”期间,作为急诊科护士,我穿防护服、深筒靴跟随120接诊疑似病人;2016年“禽流感”,已是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我,领衔护理组陪伴治疗重症隔离患者。生死面前,我不犹豫,因为我是护士,人称白衣天使,责任使然。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波及面广,死亡病例报道日渐增多,一时间人心惶惶,说真的,恐惧感是有的,谁不怜惜生命?

当然,这里面有点“私心”,因为我爱人老家在武汉,儿子在武大读书,保卫家园,守护健康,战胜恐惧的最后一台发动机被点燃。

一时间我成了英雄,关心、慰问的电话不绝于耳,祝福、祷告的微信应接不暇。放弃所有,我选择陪伴父母,26日一夜无眠,因为不知何时吹响冲锋号。

27日凌晨4点半,母亲唤醒我左叮咛右嘱咐,5点钟太早,的士未上路,乘上6点一刻早班公交赶往自己住处收拾行李,瞅着寒风中焦虑陪伴的七十多岁苍老母亲,愧疚泪奔。9点到医院参加欢送会,手捧大束鲜花,我沉甸甸向母亲保证:战胜恶魔,健康归来,陪伴您老!

中午,父母亲倾其所有,拿出家中所有好吃的。晌午已过,本以为当日按兵不动,突然电话通知打破沉寂,2点到马鞍山市卫计委集合,5点抵达省城合肥,与省医疗队汇合后立即驰援湖北。

领导同事,殷殷祝福,亲人朋友,再三叮铃,临行送别,真有点将士扑疆场之意境,是否有人在唱“送战友,踏征途……”汶川抗震救灾英雄——普外科徐长生主任流泪送行。我知道此行艰险、责任重大。

大巴—动车—大巴—驻地,28日凌晨1点40我倒在了床上,晕车、失眠的我,灯未熄睡着。

领导同事、亲人朋友们,感谢你们一路追踪和关心,明天就要上战场了,我会保护好自己,带着嘱托完成使命,等着吧,战胜瘟疫,一定平安归队!

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武汉,晴

由于是中央空调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建议不开空调,每人单间,因此房间有点冷,我鼻齉不通,生怕风寒发热,未战先退当逃兵不能完成任务,愧对使命和嘱托,所以喝了很多开水,将自己调节到最好状态,测完生命体征,斜靠床头,续写战斗之旅。

本以为今天能投入战斗,但是领导们要和接管的武汉太康医院洽谈、调研布局流程是否合理、防护用品是否到位、人员排班等,所以我们就在等待。

房间里的电视永远在中央台13频道,不断刷新的疫情令人揪心。

确诊人数增加,疑似病例剧增,死亡攀升……

防护物资短缺,国家高度重视,医护人员驰援,爱心人士捐赠……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专家意见不断更新……

全国都在行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几件事令人感动。为做防护,年轻姑娘秀发剪短;随行同伴,妻子在当地隔离病房救治感染者,丢下一家老小,主动请缨;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一直接诊发热病人,回家自动隔离家人,又义无反顾报名援鄂抗疫;科室微信群,同事摩拳擦掌,小伙伴争先恐后,奋勇报名,第二批、第三批人选敲定……

科主任电话问我,是否真的不怕。我说:你不是常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呵呵,巾帼不让须眉!主任再三嘱咐我做好防护,保持精神饱满。是的,虽有舍身志,不是我选择!

经过焦急等待,将近23点,排班出来了,我明天就要上8点到14点的班。赶紧睡觉!

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武汉,晴

昨天上8点到14点的班,主要熟悉环境和交接班。今天14点到20点,两个人一层楼,肯定不会轻松。吃罢中饭,一改往日午睡习惯做上班车,前往医院。

目前安排我在普通病房。服从安排,既来之则安之,我清空自己,穿上厚厚隔离衣,带上护目镜完整密封,40多个病人,放眼治疗室,3辆治疗车上满满当当压着输液瓶。或许医嘱下的晚,或许医护人员少,很多人催着输液,仿佛挂上吊瓶就安全。我们安抚患者打针,双层手套妨碍操作,护目镜压着近视镜,鼻孔中呼出的热气模糊镜片,扎针的手不再那么自如。我镇静克服,渐渐忘掉为传染病人服务。吸氧,安抚,测体温,做雾化,更换输液瓶,我和六安二院的小姐妹穿梭病房,奔跑忙碌,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渐渐力不从心。有时也会胸口憋喘,气短心慌,会在口罩里深呼吸几口,继续战斗。

我的心中充满着对病人的同情,一个病室3张床,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本院职工,有的是熟人和朋友,虽有催促,虽有焦虑,但还算平静,与普通病人别无二致,没见网络上所传的暴躁,令我心安。我也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听出我的外地口音,他们不时有问从哪儿来,我答安徽医疗队,他会问安徽哪里,再回答马鞍山,他们竖起拇指夸赞,谢声连连。

一位新入院年轻女性,白天低热,晚上高烧,我给她打留置针时,她气喘吁吁问我:“护士,这个病能治好吗,晚上发热有药吗?”同时投以期许目光。旁边人目光齐聚,等着我回答。我说:“有药,到时候会给你量体温的,别担心,绝大多数都是能治好的,你要坚强,要有信心!”她感激的说:“哦,是这样啊。谢谢,谢谢你,该死的病毒!”

忙忙碌碌,6个小时很快过去,摘掉额上防护镜,脱下厚厚防护服,挤挤压瘪的双颊脂肪,揉揉酸疼小腿,甩胳膊伸懒腰,溜进浴室热水清洁。

大街上空荡荡不见喧哗,路灯下冷清清不见人影,夜空中灰蒙蒙充满阴霾。我们一行四人走在回程的路上默默无语。

回到住处,再次洗嗽完毕,手机信息满屏。

回妈妈电话“儿啊,你好吗?”母亲急切问。

“还好呀!”我装作若无其事。

“不许说还好,要说‘好’!”母亲就想得到我的保证。

“好好,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你不要给我打电话,我有空打给你!

儿行千里母担忧,守在电视机前母亲,一定被不断攀升的数字吓倒。

夜,已然深沉,我从床上爬起,推开窗户,合起双掌:

天佑黎民!

天佑武汉!

天佑中华!

2020年2月4日,正月十一,星期二,晴

8点到14点,结束今天班次,慢慢想来,两件事开心,一件事痛心。

开心之一,考虑年龄因素,早前市卫健委领导将我分在援鄂医疗队普通组,说实话,内心有点失落。我是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又是安徽省重症专科护士,也许体力不如年轻人,但经验不差呀,尽管很感谢领导照顾。临行前,院领导这样嘱咐:要发挥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业务能力,发挥专科护士特长,不负众望。2月3日,省援鄂医疗队太康医院人员调整。我积极申请到重症护理组,说出两点理由:其一,一直在ICU工作,又是ICU专科护士;其二,可以同来自马鞍山兄弟医院两伙伴并肩战斗。负责人很快就接受了我的申请。在重症岗位发挥自己特长,不可谓不是特殊时期的一件快事。

开心之二,今天转出一位病人,是ICU成立以来首例,还是我在普通病房上班时亲手送进的,可谓是黑暗中的曙光。从她脸上,我看见平静与祥和,再没有当初的焦虑与惶恐。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氧饱和度正常,话说不再喘了,感谢你,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的倾力救治!”为了指导康复,我们加微信,叮嘱相关事宜,静心“养肺”。

痛心的是,一位病人走了,静静地走掉。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每一条逝去的生命还是感到惋惜。在家日日好,出门事事难,被征用的民营医院,各方面条件根本无法跟家里比,设施不齐全,布局不合理,流程不规范,年轻护士防护意识差,这些成了我们的心病。特殊时期,因地制宜,努力改变现状,成为我们安徽医疗队的另一任务。可喜的是,ICU得以成立,救治能力大为增强。请领导同事放心,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我会保护好自己,发挥最大潜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今日立春,朋友圈里都是充满着对春的期望,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散武汉上空阴霾,电视里播报治愈首超死亡,数字令人振奋!我看到希望,武汉人民看到希望,全中国看到希望,世界充满敬佩!看呐,五湖四海驰援洪流,如四射的阳光照进病房,让病魔无法藏身,好消息定会越来越多,坏消息必将减少。亲人们等着,山花烂漫时,我就凯旋!

祈福,祈祷!

盼望归期!